[实用新型]一种烯丙基聚醚胺生产用精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91934.2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5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史永兵;郝斌;殷冬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C08G6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李玲玉 |
地址: | 223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聚醚胺 生产 精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烯丙基聚醚胺生产用精馏装置,包括:蒸馏舱、降温腔、排气管道、进气管道、冷凝腔和集料槽,所述蒸馏舱右端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方固定安装有水箱,水箱上方连通有进水管道的下端,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通过管道安装块固定安装在蒸馏舱右侧上端,排气管道右端连通在冷凝腔的左下方,所述冷凝腔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料板,所述集料板下方固定安装有倾斜板,所述蒸馏舱下端中部设置有集料槽。通过降温腔和冷凝腔为多层的回形针式的往复结构,可以对冷凝腔进行充分的降温,从而进一步提升蒸馏的分离率,提升产量,可以减低企业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蒸馏不充分导致的废料排出造成的污染,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烯丙基聚醚胺生产用精馏装置。
背景技术
烯丙基聚醚胺是化学有机化合物。本产品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不会水解变质。并与多种组份有良好的相溶性。作为聚羧酸系水泥减水剂中主要原材料使用,合成的聚羧酸高效系减水剂有较强的水泥颗粒分散性保持能力,使产品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增强效果好、耐久性、不锈蚀钢筋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工业化生产烯丙基聚醚的过程中的,需要对反应产生的混合物质进行精馏,需要考虑液体均匀混合、保温和液体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保障,而现有的精馏设备往往结构简单,蒸馏的效果差,从而导致烯丙基聚醚胺的分离效率降低,间接提升企业生产成本,不能达到满意的精馏效果,所以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烯丙基聚醚胺生产用精馏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烯丙基聚醚胺生产用精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蒸馏装置结构简单、蒸馏效果差和蒸馏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烯丙基聚醚胺生产用精馏装置,包括:蒸馏舱、降温腔、排气管道、进气管道、冷凝腔和集料槽,所述蒸馏舱为不锈钢材料密封结构,所述蒸馏舱右端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方固定安装有水箱,水箱上方连通有进水管道的下端,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通过管道安装块固定安装在蒸馏舱右侧上端,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冷却装置,可以将出水管道进入的高温水流冷却后有进水管道进入到降温腔内,循环使用,高效环保,蒸馏舱内部设置有降温腔,降温腔为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述进水管道穿过蒸馏舱与降温腔右上方连通,降温腔内部设置有冷凝腔,降温腔将冷凝腔进行包裹,通过循环的水流对冷凝腔内部进行降温,所述冷凝腔采用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化学性质稳定,便于清洗,所述蒸馏舱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穿过蒸馏舱左侧与外部进气设备连通,进气管道右侧与冷凝腔连通,所述蒸馏舱下端设置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右端连通在冷凝腔的左下方,所述排气管道左侧设置有固定块,通过固定块将蒸馏反应后剩余的废气进行排出,所述降温腔和冷凝腔为多层的回形针式的往复结构,通过多层的结构可以保证降温腔中的水可以对冷凝腔进行充分的降温,从而进一步提升蒸馏的分离率,提升产量,可以减低企业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蒸馏不充分导致的废料排出造成的污染,节能环保,所述冷凝腔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料板,集料板下方固定安装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采用锥形倾斜的侧面结构,提升对于精馏后液体的汇聚效率,所述蒸馏舱下端中部设置有集料槽,集料槽上端与倾斜板底部连通,将冷凝腔精馏后得到的液体储存在集料槽内,定期进行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进水管道下端底部设置有滤纯吸嘴,通过滤纯吸嘴对进入的冷却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到后续管道造成堵塞和腐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腔内部还设置有固定横杆,固定横杆下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冷凝竖板,所述固定横杆和冷凝竖板为黄铜材质,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热性,可以较好的将降温腔的温度传递道冷凝腔内,从而提升精馏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料板内部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中部开设有镂空孔,镂空孔为圆形镂空槽,用于将冷凝腔内部精馏后的液体进行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淮安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1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远红外蒸汽仪
- 下一篇:具有耦合时滞的模块神经元网络簇同步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