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雾型头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90349.0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州罗地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24 | 分类号: | A42B3/24 |
代理公司: | 11591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益奇 |
地址: | 10110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盔壳体 内镜片 风管 夹层通道 观察窗 风口 头盔 本实用新型 防雾 通孔 内腔连通 前端封闭 外部设置 外侧设置 闭合 水汽 内侧壁 负压 铰接 起雾 前部 正对 遮盖 敞开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雾型头盔,包括头盔壳体、设置在头盔壳体前部的观察窗、用来遮盖观察窗的内镜片,所述内镜片的端部与头盔壳体铰接;所述头盔壳体的外部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的前端封闭且风管的后端敞开;所述头盔壳体设置有U形夹层通道,所述夹层通道的两端为风口,所述头盔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与夹层通道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风管的内腔连通,两个风口正对着内镜片的内侧壁且两个风口均位于观察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雾型头盔在闭合内镜片后,头盔内部的水汽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抽走,避免内镜片处发生起雾现象,实施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雾型头盔,属于头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头盔作为种安全防护用品,在摩托车、电动车、汽车赛车中用作安全帽,主要用于保护人头部不受伤害,平常使用,安全帽面罩内外温差不大,不会影响视线。
头盔的结构通常是半圆形的头盔壳体、在头盔壳体前部开设有观察窗、以及用来护目的内镜片。当需要护目时,闭合内镜片将观察窗给遮盖以此完成护目动作。在汽车赛车过程中,通常车速非常高,这导致必须使用头盔且内镜片需要闭合来护目。而内镜片闭合后,由于内镜片外侧的空气流速非常大,内镜片外侧壁的热量易被吹走,而内镜片闭合后,头盔壳体内部的流通性显著下降,当人体呼出的水汽在碰触到内镜片的内侧壁时易凝结导致内镜片起雾,上述情况在寒冷的季节尤其是冬季,内镜片易起雾,这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雾型头盔,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雾型头盔,包括头盔壳体、设置在头盔壳体前部的观察窗、用来遮盖观察窗的内镜片,所述内镜片的端部与头盔壳体铰接;所述头盔壳体的外部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的前端封闭且风管的后端敞开;所述头盔壳体设置有U形夹层通道,所述夹层通道的两端为风口,所述头盔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与夹层通道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风管的内腔连通,两个风口正对着内镜片的内侧壁且两个风口均位于观察窗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头盔壳体的内壁交错设置有多个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端朝下,所述头盔壳体的内壁还设置有与开口槽内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夹层通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管的外侧壁为锥面结构,所述风管的内侧壁为锥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雾型头盔在闭合内镜片后,头盔内部的水汽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抽走,避免内镜片处发生起雾现象,实施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雾型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雾型头盔未安装风管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夹层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雾型头盔的结构示意图(仰视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州罗地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神州罗地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0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摩托车头盔
- 下一篇:一种智能视频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