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圈灌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7830.4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6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杨;张啸;陆学军;万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12 | 分类号: | H01F41/12;B05C5/02;B05C13/02;B05C9/14;B05D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中天恒律师事务所 34121 | 代理人: | 朱娅娟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圈灌胶装置,包括真空罐、真空泵、压力灌胶设备、自动混胶设备和灌封模具,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灌用于抽真空,所述压力灌胶设备将来自于所述自动混胶设备的环氧灌封胶加压后注入位于所述真空罐内的所述灌封模具,被灌封的线圈位于所述灌封模具内。采用上述装置灌胶后的线圈,胶液充盈均匀、气泡含量低,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的灌封装置。
背景技术
线圈长时间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不易耐酸碱,且空气中的水、油、尘等都易导致线圈老化和氧化,既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又大大缩短了线圈的使用寿命,所以人们常用环氧灌封胶将导电线圈灌封住,以隔绝空气,达到防潮防水防油防尘,耐湿热和大气老化等的目的。常用的环氧灌封胶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类功能性助剂,配合合适的固化剂制作的一类环氧树脂液体封装或灌封的材料。
现有技术中,对线圈进行灌封大致包括如下步骤:1、将环氧树脂胶与固化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环氧灌封胶;2、将环氧灌封胶注入装有线圈的灌封模具中;3、在常温下静置6-8小时或60℃环境温度下静置1小时,待环氧灌封胶固化;4、将灌封后的线圈从灌封模具中取出。
采用上述灌封工艺,受环氧树脂胶与固化剂配比比例、环氧树脂胶存储时间、搅拌混合是否均匀充分、固化环境温度、操作时间长短等诸多因素影响,线圈灌胶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和不足:1、固化后的环氧灌封胶内部含有的少量气泡;2、线圈缝隙内残存气泡;3、环氧树脂胶固化时间较长;4、固化不完全或者固化后环氧灌封胶是软的;5、固化后的环氧灌封胶与模具粘接在一起不易取出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作出改进,即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线圈灌胶装置,重点消除灌胶后线圈缝隙中的气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圈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罐、真空泵、压力灌胶设备、自动混胶设备和灌封模具,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灌用于抽真空,所述压力灌胶设备将来自于所述自动混胶设备的环氧灌封胶加压后注入位于所述真空罐内的所述灌封模具,被灌封的线圈位于所述灌封模具内。
进一步,线圈灌胶装置还包括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由外部电源供电,并经线圈端子线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线圈灌胶装置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线圈内部且与所述加热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探头。
进一步,所述灌封模具包括分别位于上、中、下层的模具顶板、模具主板和模具底板,所述模具主板上设有放置所述线圈的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中部设有模芯,所述凹槽部的边缘设有溢胶槽,所述模具顶板上分别设有进胶口和溢胶口,所述进胶口和所述溢胶口分别与所述凹槽部联通。
进一步,所述模具顶板、所述模具主板和所述模具底板上均设有供螺栓穿出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模具主板的边缘设有上线卡位,所述模具底板的边缘设有下线卡位。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线圈灌胶固化装置,将置有线圈的灌封模具放入真空罐内,受真空影响,线圈缝隙中的空气大量溢出被抽走。同时,环氧灌封胶自身含有的微量气泡也破裂溢出。纯净的胶液浸入灌封模具中的凹槽部,将线圈缝隙内残存的气泡挤走,使线圈内胶液充盈均匀。此外,直接利用线圈的电加热功能,结合加热控制器和温度探头,对线圈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使得环氧灌封胶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固化,隔离了外部环境对胶液固化的影响,规避了固化不完全或者固化效果差的风险。灌封模具组装时含涂抹脱膜液的工序,便于胶液固化后的脱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灌胶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7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