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87305.2 | 申请日: | 201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8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金继波;肖键;景晔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F17D5/00;F17D3/18;F17D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张廷利 |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燃气 放散 回收 计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包括高压软管,高压软管的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连接有第一放散口接头,高压软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有第二放散口接头。高压软管分为两段,两段高压软管之间设有减压阀他单向阀。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方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优点,通过将高压管道中的燃气放散到低压管道中,避免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了放散噪音对作业人员及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气调压站(箱)的维护过程中,当调压器、过滤器等设备发生故障时,就需要将高压管道中的燃气放散掉,以便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目前本领域通常将高压管道中的燃气直接放散到大气中,不但浪费了能源,污染了环境,且放散产生的噪音对作业人员及周围居民产生了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方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优点,通过将高压管道中的燃气放散到低压管道中,避免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了放散噪音对作业人员及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包括高压软管,所述高压软管的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有流量计,流量计连接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连接有第一放散口接头,高压软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有第二放散口接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其中,所述高压软管分为两段,所述两段高压软管之间设有减压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其中,所述两段高压软管之间还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放散口接头和第二放散口接头均为三通头,第一放散口接头的一端口连接有第一压力表,第一放散口接头空余的端口用于连接高压燃气管道放散口并设有第一锁紧螺母;第二放散口接头的一端口连接有第二压力表,第二放散口接头空余的端口用于连接低压燃气管道放散口并设有第二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放散口接头和高压软管的软管接头之间还设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球阀。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高压软管,让高压软管的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流量计,让流量计连接第一控制阀,让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一放散口接头,让高压软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第二放散口接头。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方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对高压管道中的燃气进行放散时,将第一放散口接头和第二放散口接头对应接在高压管道和低压管道上的放散口上,并依次打开高压管道放散口的阀门、第一控制阀和低压管道放散口的阀门,高压管道中的高压燃气就会通过高压软管流入低压管道中,在实现高压管道燃气放散的基础上,达到了燃气计量回收目的,避免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且降低了燃气放散产生的噪音对作业人员及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燃气放散回收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7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