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机四桨船舶的双机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4424.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0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帅;王庆旭;万里;吴珏斐;胡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H21/32 | 分类号: | B63H21/32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平;周舒蒙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舱 甲板 本实用新型 烟囱 动力系统 前机舱 排气管 排气 通风 船舶 机舱结构 排气不畅 维护空间 烟气出口 影响外观 有效解决 综合考虑 大风浪 上端 穿出 隔开 机四 进水 排出 伸入 烟熏 船体 隔壁 连通 美观 防火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机四桨船舶的双机舱结构,包括前机舱、后机舱及设于前机舱和后机舱上部的甲板,前机舱与后机舱之间通过分隔壁隔开;在两机舱内左右舷侧各设一组动力系统,每组动力系统的烟气出口各连通一个排气管,排气管的上端穿出各自对应的机舱顶部后,伸入烟囱内部;所有烟囱安设于船舶的甲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维护空间需要及防火通风要求,设计两种烟囱布置方案,将通风和动力系统排气结合并集成在设于甲板上的烟囱排出,这两种设计占用甲板的面积少且外形美观,有效解决了舷侧排气易导致船体外侧烟熏影响外观、难清理且大风浪中排气不畅甚至进水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船船舶动力系统排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机四桨船舶的双机舱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船舶设计主尺度确定的情况下,可通过优化线型增加航速,但这种优化往往是有限的,随着船舶航速增加,最终必然需要增大动力系统功率。但目前世界上动力系统的功率输出是有一定极限的,很多时候采用大功率甚至多套动力设备配置方案来提高船舶航速高速船,但高速船尺度越大高速航行的难度越大,故高速船尺度发展也有一定限制。
目前,千吨级以下高速船为了达到尽可能高的航速,普遍采用多台动力设备进行推进来实现。由于尺度的限制,多采用四机四桨的高速船,这种情况下还要保持船舶的抗沉性;四机四桨船舶都采用前后机舱来进行动力系统布置,主机排气方式为舷侧排气。然而,舷侧排气在使用中易导致船体外侧烟熏影响外观,难清理且大风浪中排气不畅甚至进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机四桨船舶的双机舱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舱动力系统舷侧排气导致的船体外观差、难清理且舷侧易进水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机四桨船舶的双机舱结构,包括前机舱、后机舱及设于前机舱和后机舱上部的甲板,前机舱与后机舱之间通过分隔壁隔开;在两机舱内左右舷侧各设一组动力系统,每组动力系统的烟气出口各连通一个排气管,排气管的上端穿出各自对应的机舱顶部后,伸入烟囱内部;所有烟囱安设于船舶的甲板上。
按上述方案,在左舷侧的前机舱与后机舱之间的甲板上安装一个左烟囱,左烟囱的上部设有连通大气的左排烟口;左舷侧的两个排气管共同安装于左烟囱内,且该两个排气管的上端口伸入左排烟口内,排气管的上端与左排烟口连通。
按上述方案,分隔壁自前机舱和后机舱的顶部沿高度方向延伸至左烟囱内的左排烟口处,分隔壁将左烟囱分隔为左前烟道和左后烟道;左舷侧的两个排气管分别安装于左烟囱内的左前烟道和左后烟道内,该两个排气管的上端口伸入左排烟口内。
按上述方案,在前机舱与左烟囱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左前通风口,左前通风口内安装有风机;在后机舱与左烟囱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左后通风口,左后通风口内安装有风机。
按上述方案,在右舷侧的前机舱与后机舱之间的甲板上安装一个右烟囱,右烟囱的上部设有连通大气的右排烟口;右舷侧的两个排气管共同安装于右烟囱内,且该两个排气管的上端口与右排烟口连通。
按上述方案,分隔壁自前机舱和后机舱的顶部沿高度方向延伸至左烟囱内的排烟口处,分隔壁将右烟囱分隔为右前烟道和右后烟道;右舷侧的两个排气管分别安装于右烟囱内的右前烟道和右后烟道内,该两个排气管的上端口均伸入右排烟口内。
按上述方案,在前机舱与右烟囱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右前通风口,右前通风口内安装有风机;在后机舱与右烟囱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右后通风口,右后通风口内安装有风机。
按上述方案,所述甲板上安装一个主烟囱,主烟囱位于前机舱和后机舱连接处的上方;主烟囱的上部设有连通大气的主排烟口;自前机舱引出的两个排气管及自后机舱排出的两个排气管均安设于主烟囱内,且该四个排气管的上端口均伸入主排烟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44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机螺旋桨系统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烟灰收集系统及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