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人员求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3996.9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1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克亮;宋华松;石雪梅;万磊;杜晨曦;杨泰朋;雷雨;黄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人员 求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人员求救装置,包括壳体、浮空装置、角反射器和牵引绳;所述角反射器上下两端处分别连接有浮空装置和牵引绳;所述角反射器、浮空装置和牵引绳均放置在壳体内部。现有的人员求救装置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设计思路,主动求救装置效果强,但持续性差,电能耗尽后装置就会失效;被动求救装置效果差,但可持续稳定工作。本专利提供的是被动求救装置,利用角反射器能够准确的将搜救雷达信号原路反射,达到准确定位的效果,同时浮空装置能将角反射器升空,克服了地球曲率和树木、石块的干扰,提高了被发现几率,使得野外工作人员在遇险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人员求救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常年在野外环境工作的人员来说,会经常遇到危险。人员及时发出求救信号是得到安全救援的重要保障。现有技术中,效果较好的均采用主动求救装置,需要消耗电能。主动求救装置需要经常检查电池的状态,否则主动求救装置可能在危急时刻无法起到作用。同时主动求救装置在电能耗尽后也会完全失去作用。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完善,救援领域出现了搜救雷达,可以远距离发现人员,并通过两个雷达对人员进行精确定位。但人体在反射雷达信号时,信号特征并不明显,由于受到地球曲率和地形起伏的影响,雷达的探测距离十分有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人员求救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人员求救装置,利用角反射器能够准确的将搜救雷达信号原路反射,达到准确定位的效果,同时浮空装置能将角反射器升空,克服了地球曲率和树木、石块的干扰,提高了被发现几率,使得野外工作人员在遇险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便携式人员求救装置,包括壳体、浮空装置、角反射器和牵引绳;所述角反射器上下两端处分别连接有浮空装置和牵引绳;所述角反射器、浮空装置和牵引绳均放置在壳体内部。
在上述方案中,利用壳体作为存储设备,保护设备不受损;浮空装置则用于将角反射器带上高空,克服地球曲率和树木、石块的干扰,提高被雷达发现的几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与上壳体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完成连接和分离动作。
在上述方案中,上壳体和下壳体依靠螺纹配合连接,达到了稳固的效果;同时上壳体和下壳体呈蛋型,力学性能优良,不会轻易被撞瘪损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固定环,用于连接人员穿戴的绳链和挂钩;所述上壳体外壁上还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通过绳索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顶部固定环能够通过绳链和挂钩方便的外挂在身体和装具上,便于携带;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通过绳索连接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成一个整体,防止打开壳体后丢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浮空装置由高压气弹和包裹高压气弹的浮空气球组成;所述浮空气球的气嘴处使用绳索扎紧,所述气嘴处的绳索与角反射器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高压气弹被包裹在浮空气球内部,由于浮空气球是软质的能够触摸和操作高压气弹的盖子,使用时拧开高压气弹的盖子,高压气弹内存储的液态氢气会气化充入浮空气球内,浮空气球充满氢气后具有升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角反射器有三块大小相同的塑料板组成,三块塑料板均沿着对角线相互垂直;组装成型的角反射器采用真空度膜的方式在表面镀有2-3层金属原子。
在上述方案中,塑料材质密度较轻,降低了对浮空气球的升力需求;真空度膜的方法能够在塑料表面形成极薄的金属层,有效的降低了角反射器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3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