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射频发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2512.9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0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代理公司: | 42247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4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放大电路 输出信号 一级放大电路 频率合成器 核磁共振系统 核磁共振信号 射频发射电路 射频信号频率 本实用新型 功率放大器 频率分辨率 数模转换器 核磁共振 模转换器 驱动线圈 输出频率 频率点 失真度 信号源 有效地 预放大 衰减 保证 传输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射频发射电路,通过在DDS信号源中设置频率合成器和数模转换器,频率合成器可以使输出的射频信号频率稳定性高,频率分辨率高,同时输出频率范围宽,可以有效地满足核磁共振系统对信号源的要求;数模转换器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最佳的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点;通过在功率放大器中设置一级放大电路和二级放大电路,通过一级放大电路对DDS信号源输出信号进行预放大,保证波形具有较小的失真度,保证DDS信号源输出信号可以无衰减地传输至二级放大电路;通过二级放大电路,可以使DDS输出信号的功率满足驱动线圈所需的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射频发射电路。
背景技术
射频电路是核磁共振的基础,它能提供电磁波所需的射频信号,随着核磁共振技术朝着数字化和微型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射频电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要求射频信号具有频率稳定度高、相位噪声低、频率分辨率高等特性,射频电路具有集成度高、体积下、成本低等特征,因此,为满足射频电路数字化和微型化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频率稳定度高、频率分辨率高和体积小的射频反射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频率稳定度高、频率分辨率高和体积小的射频反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射频发射电路,其包括单片机、DDS信号源、选层包络发生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和线圈,功率放大器包括一级放大电路和二级放大电路;
DDS信号源与混频器的本振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选层包络发生器与混频器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混频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一级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和线圈顺次电性连接,单片机分别与DDS信号源和选层包络发生器电性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一级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电阻R50-R57、电容C112-C114、MOS管Q7-Q8、三极管Q9;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混频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电阻R50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电阻R50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12与MOS管Q7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7的栅极通过电阻R51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7的源极通过电阻R56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7的漏极通过电阻R52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性连接,MOS管Q7的源极通过电容C113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8的源极通过电阻R53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性连接,MOS管Q8的漏极通过电阻R57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8的栅极通过电容C114接地,MOS管Q8的通过电阻R55与电源电性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4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二级放大电路包括MOS管Q10-Q11、电阻R58-R62、电容C115、电容C116、电感L41-L43、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
MOS管Q10的栅极与MOS管Q7的漏极电性连接,MOS管Q10的栅极通过电阻R60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10的源极通过电阻R58接地,MOS管Q10的漏极通过电感L42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10的漏极通过串联的电容C116和电感L40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和二极管D7的负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和二极管D7的正极均通过电阻R62接地,MOS管Q11的栅极与MOS管Q8的漏极电性连接,MOS管Q11的栅极通过电阻R61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11的源极通过电阻R59接地,MOS管Q11的漏极通过电感L43与电源电性连接,MOS管Q11漏极通过串联的电容C115和电感L41接地。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DDS信号源包括相互连接的频率合成器和数模转换器;
单片机分别与频率合成器和数模转换器电性连接,频率合成器与混频器的本振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25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通信的地铁用无线发射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远程信号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