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2457.3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2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潘明攀;梁三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44255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古冠开<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磁性组件 感应磁环 塑封体 导磁块 上端板 永磁体 转轴 转子组件 底面 顶面 嵌装 转子组件结构 本实用新型 轴向距离 体积小 下端板 中心柱 塑封 分隔 电机 应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包括若干永磁体、若干导磁块、转轴、塑封体和感应磁环,若干永磁体和若干导磁块围成环状磁性组件,感应磁环设置在环状磁性组件的上方,塑封体将转轴、永磁体、导磁块及感应磁环塑封成一体,其所述塑封体包括连接环状磁性组件与转轴的中心柱、位于连接环状磁性组件顶部的上端板、以及连接环状磁性组件底部的下端板,上端板上设有凹槽,感应磁环嵌装在凹槽内,感应磁环的底面与环状磁性组件的第一顶面之间有一定的轴向距离,感应磁环的底面与环状磁性组件的第一顶面之间被塑封体分隔开。转子组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感应磁环嵌装在凹槽内降低了转子组件的高度,保证上端板与感应磁环及环状磁性组件结合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嵌式转子结构包括永磁体、转子铁芯和转轴,在相邻两导磁块之间形成径向凹槽,永磁体嵌入径向凹槽里,为了保证霍尔感应的有效性,需要增加永磁体高度,这样在成本上比较浪费;因而多在永磁体及转子铁芯的一侧单独增加一个感应磁瓦,再通过直接注塑方式将导磁块、永磁体、转轴和感应磁环直接塑封成一整体。但结合转子自身独立分块的特点,成型难度整体比较大,报废率高,需要对转子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需要考虑模具装夹和胶料流动,以及磁环的定位精度和相关接触位置的披锋毛刺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子组件成型难度整体比较大、报废率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若干永磁体、若干导磁块、转轴、塑封体和感应磁环,相邻两导磁块之间形成径向凹槽,永磁体嵌套在径向凹槽里面,若干永磁体和若干导磁块围成环状磁性组件,感应磁环设置在环状磁性组件的上方,转轴设置在环状磁性组件中心,塑封体将转轴、永磁体、导磁块及感应磁环塑封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体包括连接环状磁性组件与转轴的中心柱、位于连接环状磁性组件顶部的上端板、以及连接环状磁性组件底部的下端板,上端板上设有凹槽,所述感应磁环嵌装在凹槽内,感应磁环的底面与环状磁性组件的第一顶面之间有一定的轴向距离,感应磁环的底面与环状磁性组件的第一顶面之间被塑封体分隔开。
上述所述感应磁环的内侧面凸出有若干定位凸起,部分的定位凸起凸出于塑封体外。
上述所述感应磁环的外侧面凸出有若干固定凸台,固定凸台与永磁体对应设置,固定凸台位于塑封体内。
上述所述的上端板顶部向上凸出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连接感应磁环的外侧面,部分感应磁环轴向凸出于环形凸台外。
上述的感应磁环的第二顶面与环形凸台的第三顶面的轴向距离R2满足:R2>1mm。
所述的感应磁环的底面与环状磁性组件的第一顶面之间的轴向距离R1满足:R1>1mm。
所述的感应磁环的底面与环状磁性组件的第一顶面之间的轴向距离R1满足:1mm<R1<10mm。
上述所述导磁块设有定位孔,上端板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若干第一避位孔,下端板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若干第二避位孔。
上述所述导磁块设轴向贯穿孔,所述塑封体还包括填充在贯穿孔内的连接柱,连接柱一端与上端板连接,连接柱另一端与下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为上述所述的转子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2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