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盲区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2048.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7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吴方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Q9/00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波雷达 汽车车身 超声波雷达 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 报警组件 电性连接 检测组件 监测系统 侧后方 弧形端 监测 侧壁 顶角 外壁 盲区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盲区监测系统,包括检测组件和报警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多个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依序设于汽车车身的侧壁上,毫米波雷达设于汽车车身末端顶角外壁的弧形端面上,超声波雷达与毫米波雷达之间、毫米波雷达与毫米波雷达之间均通过CAN总线电性连接;报警组件包括多个LED灯和蜂鸣器,LED灯对应设于超声波雷达或毫米波雷达上,蜂鸣器设于汽车车身内,蜂鸣器分别与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波雷达的设计,可以有效的监测并计算汽车车身侧后方盲区内车辆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通过毫米波雷达的设计,可以有效的监测并计算汽车车身后方盲区内车辆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盲区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易出现瞌睡、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进而使得不经意间会造成车辆偏离车道,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据统计,约有44%的汽车事故与车辆偏离正常车道有关;尤其在高速度等级的公路上,车辆一旦偏离车道,其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是非常大的。
现有的汽车驾驶使用过程中,驾驶员一般很难计算到盲区内车辆与自身车辆之间的距离,而很多交通事故的因素也是由于驾驶员无法正确计算距离使得车辆之间不及时避让导致的,因此,对于汽车盲区内车辆的距离监测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对汽车盲区内车辆进行距离监测的汽车盲区监测系统。
一种汽车盲区监测系统,包括检测组件和报警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多个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所述超声波雷达依序设于汽车车身的侧壁上,所述超声波雷达用于探测计算所述汽车车身侧后方盲区内车辆与所述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所述毫米波雷达设于所述汽车车身末端顶角外壁的弧形端面上,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计算所述汽车车身后方盲区内车辆与所述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所述超声波雷达与所述毫米波雷达之间、所述毫米波雷达与所述毫米波雷达之间均通过CAN总线电性连接;
所述报警组件包括多个LED灯和蜂鸣器,所述LED灯对应设于所述超声波雷达或所述毫米波雷达上,所述LED灯用于当所述超声波雷达或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检测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所述蜂鸣器设于所述汽车车身内,所述蜂鸣器分别与所述超声波雷达和所述毫米波雷达电性连接。
由于汽车的车身两侧和末端顶角为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视野盲区,因此,上述汽车盲区监测系统,通过将所述超声波雷达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身侧壁的设计,以使可以有效的监测并计算所述汽车车身侧后方盲区内车辆与所述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通过将所述毫米波雷达设于所述汽车车身末端顶角外壁的弧形端面上设计,以使可以有效的监测并计算所述汽车车身后方盲区内车辆与所述汽车车身之间的距离,且通过所述LED灯和所述蜂鸣器的设计,以使当检测到汽车车身侧壁或汽车末端盲区内驾驶车辆与本车距离较近时,能有效的发出报警提示,提高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雷达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一个主超声雷达和三个辅助超声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辅助超声雷达与所述主超声雷达之间分别通过LIN总线电性连接,所述主超声雷达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毫米波雷达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盲区监测系统还包括开门预警组件,所述开门预警组件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和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碰撞指示灯,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碰撞指示灯分别对应设于汽车车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车轮转矩传感器和方向盘转矩传感器,所述车轮转矩传感器和所述方向盘转矩传感器对应设于汽车车轮和汽车方向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盲区监测系统还包括一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车轮转矩传感器、所述方向盘转矩传感器、所述超声波雷达和所述毫米波雷达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2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取证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前向防碰撞自动预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