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极柱焊后质量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0455.0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4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胡美琴;王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林亚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极柱焊后 质量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自动化检测领域,公开了锂电池极柱焊后质量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1)上的检测装置(3),检测装置(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行程轨道(5),第一行程轨道(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行程轨道(5)连接的第二行程轨道(6),第二行程轨道(6)和第一行程轨道(5)相互垂直设置,第二行程轨道(6)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固定架(7)和第三行程轨道(8),固定架(7)的下端设有与固定架(7)连接的3D相机(9),第三行程轨道(8)的上端设有与第三行程轨道(8)连接的2D相机(10)。本实用新型通过2D相机移动拍摄和3D相机全面的扫描,对电池模组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提高了对电池模组检测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自动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柱焊后质量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行业中,极耳焊接在保护板上,而现有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大多数是以激光焊接为主,而在激光焊接的工艺特性,容易出现焊接不良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需要对每次焊接的效果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视觉的方式。这种方式检测需要旋转锂电池正反面的焊点,检测的准确率不高,难以检测出焊点是否出现多点、少点、点穿及脱焊等问题,容易将不良品检测成为合格品,这样给产品带来一定的隐患,且检测的工作效率低,对人员的依赖程度大,长期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视觉容易疲劳。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1136397.8)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柱焊后质量检测设备,包括电芯输送平台,在输送平台上设有安装电芯的夹具和安装夹具的导轨,夹具安装在导轨上,在输送平台的一侧设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安装有电芯激光焊点检测机构。上述专利中的检测装置较为简单,不能全面的对锂电池进行检测,且适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检测精度低、适用范围小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检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锂电池极柱焊后质量检测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锂电池极柱焊后质量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检测装置,底座上方设有与底座连接的安装架,检测装置设在安装架上,检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行程轨道,第一行程轨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行程轨道连接的第二行程轨道,第二行程轨道和第一行程轨道相互垂直设置,第二行程轨道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固定架和第三行程轨道,固定架的下端设有与固定架连接的3D相机,第三行程轨道的上端设有与第三行程轨道连接的2D相机。第一行程轨道靠近第二行程轨道上设有A点,第一行程轨道远离第二行程轨道上设有B点,产品从流水线进入本检测设备内,第二行程轨道由右至左移动,第二行程轨道到达A点时,2D相机开始拍照,第二行程轨道到达B点时,2D相机停止拍照,第二行程轨道由B点回到原点,随后通过3D相机进行3D扫描,第二行程轨道沿着第一行程轨道由右至左移动,同时固定架在第二行程轨道前后来回移动,对电池模组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第二行程轨道和固定架回到原点,本技术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提高了对电池模组检测的精度。
作为优选,第一行程轨道、第二行程轨道、第三行程轨道均包括轨道底座、导向板、滑块,轨道底座上开设有轨道槽,滑块配合设在轨道槽内且在轨道槽内滑动,导向板设在轨道底座的上端且与轨道底座固定连接,导向板穿设在滑块内。滑块在轨道槽内移动,且通过导向板进行固定导向,提高滑块移动时的精度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一行程轨道的滑块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在第一行程轨道上左右移动,第二行程轨道的轨道底座的底面连接板的侧面连接,固定架与第二行程轨道的滑块连接,固定架在第二行程轨道上前后移动。第一行程轨道和第二行程轨道通过连接板形成垂直结构,将第二行程轨道的轨道底座立在第一行程轨道的滑块上,方便第二行程轨道在第一行程轨道上左右移动,也方便固定架在第二行程轨道上前后移动,简化了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便了3D相机对电池模组的扫描,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0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效率高的可调长度的钢丝绳吊索具
- 下一篇:一种离心制板机的取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