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内防爆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7917.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0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成小东;张光见;张明敏;施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二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防爆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隧道内防爆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通风管为波纹管,通风管为波纹管,通风装置还设置有传动机构与防爆管,通风管与防爆管同轴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装置、上滑块与下滑块,上滑块与下滑块均连接有导轨,上滑块与下滑块分别位于防爆管上下两侧且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连接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固定于防爆管外缘;动力输出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且传动装置与下滑块之间连接有连接轴,传动装置下方设置有轨道与滚轮,滚轮分别连接传动装置与轨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防爆通风装置,以解决通风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爆炸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通风管防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内防爆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隧道施工中,最常规使用的方法则是采用钻爆法开挖和钢木构件支撑的施工方法,使用该方法施工隧道时,经常采用爆破方式进行施工,隧道在爆炸后内部易出现大量烟雾,因而需要通过通风管道进行排烟。然而,在排烟过程中,需要将通风管插入爆破区进行排烟,极易顺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防爆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风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爆炸破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内防爆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通风管为波纹管,通风管为波纹管,通风装置还设置有传动机构与防爆管,通风管与防爆管同轴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装置、上滑块与下滑块,上滑块与下滑块均连接有导轨,上滑块与下滑块分别位于防爆管上下两侧且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连接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固定于防爆管外缘;动力输出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且传动装置与下滑块之间连接有连接轴,传动装置下方设置有轨道与滚轮,滚轮分别连接传动装置与轨道。
具体的说,动力输出装置提供动力带动传动装置移动,传动装置通过连接轴带动上滑块与下滑块在导轨上进行横向移动,由于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的固定法兰固定于防爆管外缘且与上滑块与下滑块连接,因此,能够带动防爆管实现横向移动,在爆炸时能够防止通风管1因爆炸而破损。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升降杆与手柄,升降杆与导轨垂直连接,升降杆2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通风管固定设置,升降杆底端还设置有万向轮,这样的设计使得当防爆管向后收缩的时候,通风管1不会随之后移,起到固定通风管的作用,同时通过万向轮能够将整体装置进行移动提高其适应性。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与防爆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通风管波纹处缠绕设置有加强钢丝,这样的设置使得当防爆管在回收时通风管末端不会随之后移,再者,加强钢丝的作用在于波纹管收缩时其波纹不易出现破损,延长通风管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为传动推车,传动推车顶端设置有红外线测距仪,传动车上设置有凹台,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在使用时,红外线测距仪先测量爆破距离,工作人员通过调整进行确定装置整体位置,能够较为安全的操作装置,再者,凹台的设置能够将需要使用的工具放置于上方,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优选的,所述防爆管为双层结构设置,防爆管包括外侧加强层、内层、填充层,填充层填充于外侧加强层与内层之间,填充层内填充有水泥,采用填充水泥的方式进行填充,能够有效的节约材料损耗,同时水泥的强度也不会影响其防爆管防爆强度。
优选的,所述外侧加强层为钢管,外侧加强层上设置有加强筋,能够进一步加强防爆管防爆系数。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为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装置4与传动装置8之间连接有伸缩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二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二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7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