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浆钻井液高压压力电动溢流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6353.1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4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超;刘洪波;刘红标;赵红杰;王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市荣诚石油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8 | 分类号: | E21B21/08;E21B21/10 |
代理公司: | 11579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小波 |
地址: | 456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塞阀 压力检测装置 溢流控制装置 三通总成 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 压力传感器 泥浆闸阀 滤清器 泥浆输送管道 溢流控制系统 泥浆钻井液 主控操作箱 高压压力 前端设置 隔离式 检修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泥浆钻井液高压压力电动溢流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操作箱以及设置在泥浆输送管道上的压力检测装置和溢流控制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旋塞阀和三通总成,三通总成上安装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溢流控制装置包括泥浆闸阀、滤清器、第二旋塞阀、第三旋塞阀。本实用新型通过本申请在压力检测装置的前端安装有第一旋塞阀、在溢流控制装置的前端设置泥浆闸阀,便于对三通总成、压力传感器、压力表、滤清器、第二旋塞阀、第三旋塞阀进行隔离式检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浆钻井液高压压力电动溢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泥浆钻井液通过高压泵压入井下,输送泥浆的管道需要承受数十兆帕的压强,当管道内发生堵塞或者半堵塞工况时,整个管道的压力会瞬间剧增,为保证管道的安全,往往需要在管道上增加压力检测装置,当管内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柜关闭压力罐,依次保护施工安全。公开号为CN109538144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井口回压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补偿泵、节流阀、井深传感器和分析控制器,该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压力检测,但是在对于压力传感器进行维修时,未设计相应的阻流阀,需要停机维修,影响施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泥浆钻井液高压压力电动溢流控制系统,本申请在压力检测装置的前端安装有第一旋塞阀、在溢流控制装置的前端设置泥浆闸阀,便于对三通总成、压力传感器、压力表、滤清器、第二旋塞阀、第三旋塞阀进行隔离式检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泥浆钻井液高压压力电动溢流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操作箱以及设置在泥浆输送管道上的压力检测装置和溢流控制装置,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旋塞阀和三通总成,第一旋塞阀的下端通过第一转接管与泥浆输送管道相连通,第一旋塞阀的上端与三通总成第一端口相连通,三通总成的第二端口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主控操作箱内的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三通总成的第三端口装配压力表;
所述溢流控制装置包括泥浆闸阀、滤清器、第二旋塞阀、第三旋塞阀,泥浆闸阀的进浆口通过第二转接管与泥浆输送管道相连通,泥浆闸阀的出浆口通过第三转接管与滤清器的进浆口相连通,第二旋塞阀连通设置在滤清器的排污口,滤清器的出浆口通过第四转接管与第三旋塞阀的进浆口相连通,第三旋塞阀的出浆口设置溢流回流管;第三旋塞阀包括驱动机构和阀体,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与阀体上的阀杆传动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旋塞阀的驱动机构和阀体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垫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在压力检测装置的前端安装有第一旋塞阀,当三通总成、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发生故障时,可以关闭第一旋塞阀对其进行隔离式检修;在溢流控制装置的前端设置泥浆闸阀,便于对滤清器、第二旋塞阀、第三旋塞阀隔离式检修。
2.本申请在采用现场管理和远程管理两种压力监管机制相结合,压力表便于现场巡检直观查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泥浆管道内压力超过阈值时,发送信号给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控制电机旋转使第三旋塞阀的阀体出于打开状态,及时有效的对泥浆管道的泥浆进行溢流控制实现泄压,确保施工安全。
3.溢流回流管与泥浆罐连接,以便对溢流的泥浆循环使用,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清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市荣诚石油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阳市荣诚石油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6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