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酸生产热能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4748.8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7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76 | 分类号: | C01B17/76 |
代理公司: | 34142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栋杰 |
地址: | 247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生产 支路管 降温管道 燃烧炉 本实用新型 排管 折管 水池 吸热 热能回收装置 管道连接件 燃烧炉顶部 回收装置 炉气出口 反应炉 硫矿 炉拱 内腔 制备 连通 冷却 回收 排放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酸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硫酸生产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燃烧炉和用于制备SO3的反应炉以及用于吸热的水池,所述燃烧炉的内腔设置有炉拱,所述燃烧炉顶部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硫矿入口和炉气出口,所述燃烧炉右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降温管道,所述降温管道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路管和第二支路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降温管道、第一支路管、第二支路管、第一排管、第二排管、管道连接件、第一折管、U型管、水池和第二折管的设置,使得该回收装置具备可以对硫酸生产中热能进行有效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硫酸生产中对热能的回收和利用率不足,而且还需要耗费冷却的能量来对其降温排放,造成资源二次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硫酸生产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上制造硫酸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接触法,一种叫做铅室法,现在看来,铅室法已经是比较陈旧了,没有多大发展前途,主要以接触法生产硫酸,通过硫铁矿制取硫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包括中、低两种温度的热能,目前,在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硫酸制备工艺中,焙烧工段产生的中温度热能回收后主要用于发电,技术较为成熟,各硫酸生产企业普遍通用。
但是小于三百度的低温度热能在回收和利用方面效果较差,而且还需要耗费冷却的能量来对其降温排放,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为此提出一种可以对硫酸生产中热能进行有效利用的热能回收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硫酸生产热能回收装置,具备可以对硫酸生产中热能进行有效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硫酸生产中对热能的回收和利用率不足,而且还需要耗费冷却的能量来对其降温排放,造成资源二次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硫酸生产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燃烧炉和用于制备SO3的反应炉以及用于吸热的水池,所述燃烧炉的内腔设置有炉拱,所述燃烧炉顶部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硫矿入口和炉气出口,所述燃烧炉右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降温管道,所述降温管道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路管和第二支路管,所述降温管道的顶端连通有第一排管,所述反应炉的表面连通有第二排管,所述第一排管和第二排管之间设置有管道连接件,所述反应炉右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折管,所述第一折管远离反应炉的一端连通有U型管,所述U型管位于水池的内部,所述U型管远离第一折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折管。
优选的,所述炉拱位于燃烧炉内腔的两侧,且两侧的炉拱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炉拱在每一层均为同水平排列。
优选的,所述降温管道的整体呈折型,所述第一支路管的整体呈U型,所述第二支路管的整体呈三角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路管设置在降温管道表面的前后两侧并与降温管道之间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管贯穿炉拱之间形成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路管设置在降温管道表面的左右两侧并与降温管道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管在水平方向上与炉拱平行排列,且第二支路管与每两个炉拱之间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降温管道与燃烧炉的两个贯穿处均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燃烧炉的表面栓接。
优选的,所述管道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温度表,所述第二排管的表面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温度为500℃。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管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压力阀和压力表,所述第二折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温度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降温管道、第一支路管、第二支路管、第一排管、第二排管、管道连接件、第一折管、U型管、水池和第二折管的设置,使得该回收装置具备可以对硫酸生产中热能进行有效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硫酸生产中对热能的回收和利用率不足,而且还需要耗费冷却的能量来对其降温排放,造成资源二次浪费的问题,给企业和厂家的生产加工带来帮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4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杂盐资源化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制氮设备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