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对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4710.0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7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灿华;邓春华;李小会;高罡星;徐公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12 | 分类号: | B23P1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岳显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对位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位设备,适于对初对位的触控笔的笔芯与笔筒进行精确对位,包括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传送装置、定位治具、对位装置及识别装置,触控笔安设于定位治具上并随着定位治具于传送装置上传送,对位装置设于传送装置的旁侧,识别装置设于对位装置处,识别装置对笔芯与笔筒之间的装配角度、笔芯突出于笔筒的触接部或/和定位部的长度坐标进行识别并将识别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对位装置与定位治具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相互配合,以转动及推送笔芯或笔筒,从而调整笔芯与笔筒间的装配角度及笔芯突出于笔筒的触接部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对位设备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对位精度高且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对位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常常会配备触控笔进行操控,触控笔一般是插接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使用时抽拉出即可。触控笔一般包括笔筒及穿置于笔筒中的笔芯,其中决定触控笔是否触控灵敏的重要因素有:笔芯与笔筒中相关元件是否对位准确的接触;笔芯用于与屏幕相接触的触接部突出于笔筒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其装配误差是否在限定的范围内。而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巧轻薄、所留给触控笔的容置空间也越来越小,使得触控笔也随之变得精巧,从而加大了触控笔的制造难度。在既要保证整个触控笔可顺畅的插接于有限的容置空间内,又要保证触控的灵敏性,因而,对触控笔的笔筒与笔芯的装配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对于笔筒与笔芯的组装,一般多是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装配,通过作业的熟练度与经验进行对位装配,效率低、且装配的精确度无法保证。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自动作业、结构简单、装配精确度高且效率高的自动对位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以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精确度高且效率高的自动对位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位设备,适于对初对位的触控笔的笔芯与笔筒进行精确对位,所述笔芯包括前端的触接部及后端的定位部,所述自动对位设备包括设于工作平台上并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传送装置、定位治具、对位装置及识别装置,所述触控笔安设于所述定位治具上并随着所述定位治具于所述传送装置上传送,所述对位装置设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旁侧,所述识别装置设于所述对位装置处,所述识别装置对所述笔芯与所述笔筒之间的装配角度、所述笔芯突出于所述笔筒的触接部或/和定位部的长度坐标进行识别并将识别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对位装置与所述定位治具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相互配合,以转动及推送所述笔芯或所述笔筒,从而调整所述笔芯与所述笔筒间的装配角度及所述笔芯突出于所述笔筒的触接部的长度。
较佳地,所述定位治具包括底座、定位座及固定件,所述定位座可拆卸地安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座上设有沿所述定位座的纵长方向布置的凹槽,穿接有笔芯的所述笔筒卡接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笔筒或笔芯的前后两端平齐于或突出于所述凹槽,所述固定件枢接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定位座上,所述固定件可转动至与所述笔筒的上端面相压接。
较佳地,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一保压件,所述保压件设于所述定位座的上方且可相对所述定位座上下直线运动,运动的所述保压件可抵压所述固定件而使得所述固定件恒压紧所述笔筒。
较佳地,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识别机构与第二识别机构,所述第一识别机构设于所述传送装置的相对左侧并位于所述笔芯的定位部的上方,用于对所述笔芯与所述笔筒之间的装配角度进行识别及反馈,所述第二识别机构设于所述传送装置的相对右侧并位于所述笔芯的触接部的上方,用于对所述触接部突出于所述笔筒的长度坐标进行识别及反馈。
较佳地,所述第一识别机构包括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对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笔筒间的水平度进行识别及反馈,以配合所述对位装置进行转动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均匀的家用燃气灶上进风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栓接法单元体GRC幕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