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门体自动关闭的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3246.3 | 申请日: | 201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平;谢天志;彭高望;柒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60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杆 炉门 加热炉 门体 垂直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凹槽连通 定位杆处 定位杆卡 铰接设置 铰接位置 炉门打开 定位杆 可滚动 内固定 铰接 架设 滚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免门体自动关闭的加热炉,属于加热炉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避免门体自动关闭的加热炉,包括本体,本体垂直于地面的一侧铰接设置有炉门,所述炉门靠近铰接的一侧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靠近铰接位置处固定架设有定位杆,本体相邻炉门的一侧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且当炉门打开至垂直于本体时,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第二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内滚动设置有第一插杆,第一插杆置于第二插杆外侧的一端可滚动至定位杆处并与定位杆卡接,达到避免炉门自动关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门体自动关闭的加热炉。
背景技术
加热炉时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材料发生热能的加热炉。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36218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箱式加热炉,包括本体和炉门,所述本体与炉门铰接,使用加热炉加热结束后,将炉门敞开以释放本体内的热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敞开的炉门有时会由于受到一些外力而处于未完全敞开的状态,导致热量释放通道变窄,延长释放热量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门体自动关闭的加热炉,达到加热炉散热通道敞开以加快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避免门体自动关闭的加热炉,包括本体,本体垂直于地面的一侧铰接设置有炉门,所述炉门靠近铰接的一侧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靠近铰接位置处固定架设有定位杆,本体相邻炉门的一侧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且当炉门打开至垂直于本体时,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第二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内滚动设置有第一插杆,第一插杆置于第二插杆外侧的一端可滚动至定位杆处并与定位杆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炉使用结束后,打开炉门,令炉门达到垂直于本体的位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将第二凹槽内的第一插杠滚动到第一凹槽的定位杆位置处,并将第一插杆与定位杆固定连接,进而使炉门和本体相邻炉门的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炉门处于敞开的状态,本体内的热量从敞开的散热通道中逸出,相对比没有设置避免炉门自动关闭装置的加热炉,该实用新型避免炉门受到外力关回到本体上进而延长热量释放时间的情况发生,散热高效,且第一插杆滚动设置在第二插杆内,使用时将第一插杆拉出,使用结束后将其推回到第二插杆的腔内即可,节省空间,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杆置于第二插杆内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上下正对设置有两个,第一滚轮远离第一插杆的一端与第二插杆的内表面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上下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滚轮,当第一插杆在第二插杆的腔内滚动时,置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之间的第一滚轮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之间滚动,减小了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之间的摩擦力,使用起来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杆内表面正对第一滚轮周向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着第一插杆滚动的方向设置,且第一滚轮在第二滑槽内滚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插杆内表面正对第一滚轮周向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滚轮在第二滑槽内滚动,且第二滑槽沿着第一插杆的滚动方向设置,确保第一滚轮在第一滑槽的外表面沿着直线方向滚动,使第一插杆在滚动时比较顺畅,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插杆内腔靠近端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上下正对设置有两个,且第二滚轮远离第二插杆的一端与第一插杆置于第二插杆内部的外表面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3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