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自封闭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2229.8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8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于勇;葛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9/04 | 分类号: | A61M29/04;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之怀;王洪新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封闭 可视化 腹腔 腹膜 气囊 扩张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手术制作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体式自封闭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器,该扩张器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体式自封闭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器,其特征在于:该扩张器包括气筒、气囊、目镜鞘与通气管;所述气筒、通气管与气囊依次连通;所述目镜鞘的一端封闭且与通气管固定后共同置入气囊内,目镜鞘的另一端开口且位于气囊外,以供腹腔镜目镜自由插入进行观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手术制作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气囊扩张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已经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腹腔镜器械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是人体潜在的腔隙,在临床手术时,需要使用气囊人工扩张该腔隙,从而得以放置Trocar(套管针)操作。
但是后腹腔及腹膜外腔的扩张却大多依靠手术医生自制扩张器,存在较多缺点:
1、人工制作的气囊扩张具有盲目性,无法观察到扩张间隙的位置、深度及扩张的程度,往往出现扩张的间隙错误。对于初学者,经常出现气囊扩张到肌肉内导致肌肉层出血以及扩张范围过小,影响开始阶段的手术操作。
2、人工气囊扩张需要两个人操作,打气筒与通气管密闭不严密,存在漏气问题。如果发生漏气,不能精确估计打进气囊内的气体容量;如果打气过多,可能导致气囊破裂。另外人工制作的气囊大小不一;如果气囊太小,不能将腔隙扩张到足够大,影响后续操作。
3、人工气囊的进气通道为单通道,如果进气通道与气囊结扎太紧,容易闭锁通气管道;通常使用注射器针筒对气囊充气,并且需要反复打气才能将气囊扩展到合适大小,但是每次在注射器针筒抽气时必须将注射器针筒与气囊扩张器断开,这个过程也往往需要两个人协同操作,不仅容易发生漏气,而且手术医师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也浪费了手术时间。
4、气囊上没有容量指示,随着气囊的扩张膨大,容易因过渡充气而导致气囊爆裂,气囊爆裂后还会产生碎片,需要手术医师耗费时间去寻找碎片,而且气囊的破裂碎片往往不规则,需要反复进行比对,即使这样仍然存在碎片残留在后腹腔内的可能性,无疑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体式自封闭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器,该扩张器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体式自封闭可视化后腹腔及腹膜外腔气囊扩张器,其特征在于:该扩张器包括气筒、气囊、目镜鞘与通气管;所述气筒、通气管与气囊依次连通;所述目镜鞘的一端封闭且与通气管固定后共同置入气囊内,目镜鞘的另一端开口且位于气囊外,以供腹腔镜目镜自由插入进行观察。
所述气筒的进气孔设有进气单向阀并且出气孔设有出气单向阀,气筒的出气孔通过出气单向阀连通通气管;所述伸入气囊的通气管管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
所述气筒的筒体上设有容量刻度。
所述出气单向阀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通气管。
所述可拆卸结构中,锥形连接头连通出气单向阀的出气口,通气管套在连接头上并通过卡箍固定。
所述气囊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所述目镜鞘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气囊的整个扩张及充气过程完全在可视条件下进行,避免了扩张的盲目性;
2)自封闭式的气筒方便实用,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充气过程,明显缩短了充气所花费的手术时间;
3)气筒与通气管可多次连接,方便二次扩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22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介入手术头部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资料智能存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