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1764.1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1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肖小兰;阮文权;付传僡;刘坤;任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苏州英塞克高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32373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昂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插槽 支架 上表面 养殖装置 加长框 螺纹孔 插接 底网 本实用新型 导流板 黑水虻 螺柱 螺母 四边 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 黑水虻幼虫 上表面中心 幼虫化蛹 位置处 支撑柱 底面 立杆 竖直 承接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支架、加长框和底网;支架的四角上均竖直设有支撑柱,支架的上表面上设有插接加长框的第一矩形插槽,支架相应位置处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一矩形插槽相互贯通,螺纹孔设有螺柱,螺柱设有螺母;支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矩形插槽,且第二矩形插槽相对第一矩形插槽更靠近支架的上表面中心;支架上位于上表面的正下方倾斜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用于承接底网上漏下的水;加长框的底部设有用于插接在第一矩形插槽的第一连接部;底网的底面四边上设有用于插接在第二矩形插槽的第二连接部;底网的上表面四角上均直设有立杆。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养殖装置,能防止黑水虻幼虫爬出,且在幼虫化蛹过后分离养殖装置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近些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专利申请号为CN 201820309535.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过湿畜禽粪便的黑水虻养殖盒及黑水虻养殖装置。所述用于过湿畜禽粪便的黑水虻养殖盒,包括盒壁、底网、支撑腿、用于承接所述底网漏下的水的导流板,所述底网的孔径为0.2~0.7mm,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底网下方。含水量过大的畜禽粪便能够直接投入黑水虻养殖盒,底网能够将畜禽粪便中的过量的水漏下,漏下的水能被导流板接住,含水量减小后的畜禽粪便能够直接饲养黑水虻幼虫;而且,底网具有通风透气的效果,能够增加粪料内部的氧气供应,加快幼虫取食,粪虫不会板结,方便进行粪虫筛分,且底网的孔径为0.2~0.7mm,孔径大小合适,不会漏下黑水虻幼虫或粪料。但是,黑水虻幼虫可能爬出盒壁,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抓取,导致养殖的产率相对较低,并且养殖过程中幼虫化蛹过后需要将其分离出来,这个分离过程较为麻烦,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装置并没有解决此类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期望提供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能够防止黑水虻幼虫爬出,并且在幼虫化蛹过后分离养殖装置简单快捷。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支架、加长框和底网;
所述支架的四角上均竖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插接加长框的第一矩形插槽,所述支架上相应位置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第一矩形插槽相互贯通,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设有螺母;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矩形插槽,且所述第二矩形插槽相对第一矩形插槽更靠近支架的上表面中心;所述支架上位于上表面的正下方倾斜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承接底网上漏下的水;
所述加长框的底部设有用于插接在第一矩形插槽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加长框通过第一连接部插接在第一矩形插槽上;
所述底网的底面四边上设有用于插接在第二矩形插槽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底网通过第二连接部插接在所述第二矩形插槽上;所述底网的上表面四角上均直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有吊环。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锁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螺柱的底部设有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与加长框接触的面积大于螺柱的横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均设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底网采用可承重的金属网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苏州英塞克高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苏州英塞克高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1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虫笼
- 下一篇:一种带有搅拌装置的黑水虻养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