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康复训练用牵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70830.3 | 申请日: | 2019-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殷远念;付相利;朱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康复训练 牵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康复训练用牵引装置,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解决了达不到患者的训练标准、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和医患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箱体内壁相向面对称设有供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通孔和供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通孔,第一转轴同轴设有第一齿轮和小于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第二转轴同轴设有第四齿轮和小于第四齿轮的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连接有链条;第一转轴突伸出箱体外壁的端部均固定连接脚踏板,第二转轴突伸出箱体外壁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手把,箱体靠近第二转轴一体设有座椅;达到有效地训练患者、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减少医患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神经康复训练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Nerve)是由聚集成束的神经纤维所构成,而神经纤维本身构造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外被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髓鞘包覆;其中许多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神经系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各系统之间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心,分工协同,共同实现心理功能。
在手臂或者腿部手术十天后,需要开始进行手臂伸缩或者腿部伸缩训练,现有技术中,一部分是患者在床上自己运动,一部分是护士或者家人协助训练,另一部分则通过训练装置;现有装置结构复杂,成本太高,并且受训练场地的约束,使得训练过程达不到训练量、增加护士与家人的工作量和增加医患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神经康复训练用牵引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康复训练用牵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医患成本低的目的,达到有效地训练患者、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减少医患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箱体内壁相向面对称设有供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一通孔和供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有第一齿轮和小于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有第四齿轮和小于第四齿轮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连接有链条;所述第一转轴突伸出箱体外壁的端部均固定连接脚踏板,所述第二转轴突伸出箱体外壁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手把,所述箱体靠近第二转轴一体设有座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箱体,便于容纳装置内壁器械;利用利用第一转轴,便于固定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利用第二转轴,便于固定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利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对称设置,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相互配合,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旋转,有省力作用,便于手臂受伤的患者通过脚部的踩踏带动手臂运动;利用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对称设置,使得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配合,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旋转,有省力作用,便于腿部受伤的患者通过手部旋转带动腿部运动;利用链条,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相互配合;利用脚踏板和手把,便于旋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利用座椅,便于患者坐着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椅包括坐垫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套筒、与套筒套接的伸缩杆和调节支撑杆高度的调节器,所述伸缩杆顶端与坐垫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底端与箱体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筒、伸缩杆和调节器,便于根据患者身高调节座椅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坐垫上表面设有柔软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柔软层,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踏板均设有固定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带,便于将患者脚部固定在脚踏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0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