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补气袋的充气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70124.9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6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雄;张英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1/02 | 分类号: | F04B41/02;F04B39/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气袋 充气 产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补气袋的充气产品,其包括产品本体、补气袋、输气泵以及气阀,气阀包括阀座、单向阀芯、阀盖以及连接壳体;阀座上设有连通产品本体内部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单向阀芯活动配合在第一通孔内;阀盖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随着阀盖的活动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活动配合;本实用新型将对产品本体的充气分成两次,第一次充气时,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直接连通,输气泵能够快速的向产品本体内充气;第二次充气时,第三通孔与活动配合有单向阀芯的第一通孔连通,通过挤压补气袋能够将补气袋内的气体挤入产品本体内;第一次充气时不受单向阀芯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对产品本体充气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充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补气袋的充气产品。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充气产品有充气床、充气橡皮艇等,在使用时通常通过内置或者外置的输气装置以电动或者手动的方式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为了保证充气产品的承载力,大部分的充气产品要求的最后充气产品内的气体压力都需要在180毫米水柱以上,而接近此水压下的各种电动输气装置效率极低,或者是手动输气装置又需要很大的操作力,效率也是极低,如果为了配合充气产品内较高的气体压力,就需要在充气产品上安装价格高的高压输气装置,从而又提高了充气产品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具有补气袋的充气产品,输气装置安装在补气袋上,补气袋通过一气阀与充气产品连接,气阀上设有一单向阀芯。使用时,输气装置将气体充入补气袋内,待补气袋内的气压能够冲开单向阀芯后,气体从补气袋进入到充气产品内,直至充气产品和补气袋均充满气体达到一定的气压。之后,再将补气袋内的气体挤入充气产品内,补气袋内的气体因为受到挤压而压力增大,并在冲开单向阀芯后进入到充气产品内,使得充气产品内的气压继续升高而达到使用标准,保证充气产品的承载力。
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输气装置在向充气产品内充气时,需要通过补气袋内的气压持续冲开单向阀芯,冲开单向阀芯形成的气流通道小,单向阀芯对气流的阻力大,使得气体进入充气产品内的效率变得极低。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充气产品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效率高的具有补气袋的充气产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补气袋的充气产品,其包括产品本体、补气袋、输气泵以及气阀,所述输气泵安装在补气袋上,所述补气袋通过气阀安装在产品本体上;所述气阀包括阀座、单向阀芯、阀盖以及连接壳体;所述阀座的一端密封安装在产品本体上,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密封安装在补气袋上,所述阀盖的两端分别与阀座的另一端和连接壳体的另一端活动密封连接;所述阀座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连通产品本体内部,所述单向阀芯活动配合在第一通孔内;所述阀盖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随着阀盖的活动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活动配合;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第三通孔和补气袋内部。
所述气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阀盖通过密封圈与阀座和连接壳体活动密封连接。
所述阀盖的侧面上设有限位杆,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缺口部,所述限位杆随着阀盖的活动配合在缺口部内,并且,所述限位杆位于缺口部的一端时,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限位杆位于缺口部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连接壳体包括左壳体以及右壳体,所述左壳体的一端与阀盖活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右壳体的一端活动密封配合,所述右壳体的另一端密封安装在补气袋上。
所述左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一端设有朝向右壳体的开口,所述右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卡槽活动卡接的卡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01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