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弧光变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70122.X | 申请日: | 2019-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9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如拓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光 电压转电流模块 放大滤波电路 光电元件 变送器 探头 本实用新型 光纤 光纤接口 出线 金属屏蔽外壳 弧光 光纤中心轴 电流信号 故障波形 光电转换 光纤连接 近似线性 绝缘特性 输出接口 输出连接 输出 模拟量 地线 感光 电源 门槛 记录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弧光变送器,包括电弧光探头、光纤、光纤接口、光电元件、放大滤波电路、电压转电流模块、外壳、出线,电弧光探头接有光纤,光纤另一头接到光纤接口,光纤中心轴位于光电元件的感光面上,光电元件连接有放大滤波电路,放大滤波电路的输出连接到电压转电流模块,电压转电流模块输出4‑20mA电流信号经出线引出,出线还包括电源正和地线,外壳为金属屏蔽外壳。本实用新型的电弧光变送器探头和光电转换主体分开,并采用光纤连接,解决了现有产品绝缘特性无法保证的问题;同时提供了模拟量4‑20mA输出接口,输出随弧光强度近似线性变化,解决现有产品门槛调节不便及无法记录故障波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电弧光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电弧光变送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由于各种的短路可引起弧光,弧光的产生是空气中高阻抗电流放电的过程,通常伴随巨大的光能和热能释放。弧光的危害程度与电流以及切断时间有关系,在电弧光产生的100ms左右可能会引发电缆燃烧,200ms可能会引发柜体燃烧。只要能在100ms以内切断电源,就不会对设备造成危害。因此灵敏地探测弧光并及时快速切断故障源对于保证电力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电弧光变送器技术是探头和光电转换一体化处理,光电转换的结果通过电接口送给装置,由于探头所处的检测点一般为母线或断路器等高压设备,而把电弧光变送器放置于高压设备处存在较大的绝缘隐患,造成在很多重要场合下无法使用;另外现有变送器产品均为数字量接口,有通讯接口或开关量接口两者形式,其中通讯接口存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开关量则存在门槛定值调节不便以及无法记录故障波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弧光变送器探头和光电转换主体分开,并采用光纤连接,解决了绝缘特性无法保证的问题;同时提供了模拟量4-20mA输出接口,输出随弧光强度近似线性变化,解决门槛调节不便及无法记录故障波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弧光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弧光变送器,包括电弧光探头、光纤、光纤接口、光电元件、放大滤波电路、电压转电流模块、外壳、出线,电弧光探头接有光纤,光纤另一头接到光纤接口,光纤中心轴位于光电元件的感光面上,光电元件连接有放大滤波电路,放大滤波电路的输出连接到电压转电流模块,电压转电流模块输出4-20mA电流信号经出线引出,出线还包括电源正和地线,外壳为金属屏蔽外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包括螺纹和螺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光电元件为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或光电池或光敏电阻,所述光电元件引脚为2个管脚或3个管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放大滤波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脚和输出脚之间有电阻和滤波电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电弧光探头为ST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光纤接口为ST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外壳外观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出线还有屏蔽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弧光变送器探头和光电转换主体分开,并采用光纤连接,解决了现有产品绝缘特性无法保证的问题;同时提供了模拟量4-20mA输出接口,输出随弧光强度近似线性变化,解决现有产品门槛调节不便及无法记录故障波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弧光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如拓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如拓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01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