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鸣天鼓治疗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5724.6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3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聂德慧;徐淑治;杨明;曹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F11/14;A61H39/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邓潮彬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鸣天鼓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鸣天鼓治疗椅,包括椅身、设置在椅身上的靠背以及设置在靠背上的头枕,所述头枕上设有至少一个枕后锤,所述枕后锤连通电源发生振动以对人体头部穴位进行按摩;所述头枕上还设有耳罩,所述耳罩上设有用于刺激耳前穴位的红外按摩装置。本申请通过枕后锤模仿“鸣天鼓”手法中手掌的作用对人体头部枕骨部分进行振动按摩,并结合椅子和耳罩,令使用者坐上椅子后,枕骨能受到枕后锤振动按摩的同时,结合耳罩以及耳罩上的红外按摩装置对耳前穴位进行按摩,缓解并治疗耳鸣症状。此外,枕后锤与耳罩的分开设计,还可以减少耳罩的负重,保护患者的颈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治疗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鸣天鼓治疗椅。
背景技术
耳鸣主要表现为:在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据统计,体质较差的人群,如城市人群、女性人群及老年人群耳鸣发病率较高,耳鸣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将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当下处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大环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传统治疗疾病的中医方法仍在流失。例如治疗耳鸣的传统“鸣天鼓”手法,中医医生们因施行“鸣天鼓”手法费时费力而逐渐减少其在临床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助于耳鸣症状治疗的鸣天鼓治疗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鸣天鼓治疗椅,包括椅身、设置在椅身上的靠背以及设置在靠背上的头枕,所述头枕上设有两个枕后锤,所述头枕上还设有耳罩,所述耳罩上设有用于刺激耳前穴位的红外按摩装置,所述靠背顶部设有伸缩组件,所述头枕与靠背之间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头枕底部的套杆以及固定连接在靠背顶部的内杆,所述套杆套设在内杆上以上下滑动,所述套杆和内杆均为圆柱形,所述套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贯穿套杆的侧壁,所述螺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内杆的侧壁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椅身上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上设有用于紧急停止枕后锤工作的急停按钮。进而能在使用者感到不适的时候,按下急停按钮,立即停止治疗椅工作,保护使用者安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枕后锤模仿“鸣天鼓”手法中手掌的作用对人体头部枕骨部分进行振动按摩,并结合椅子和耳罩,令使用者坐上椅子后,枕骨能受到枕后锤振动按摩的同时,结合耳罩以及耳罩上的红外按摩装置对耳前穴位进行按摩,缓解并治疗耳鸣症状。此外,枕后锤与耳罩的分开设计,还可以减少耳罩的负重,保护患者的颈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鸣天鼓治疗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鸣天鼓治疗椅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椅身;11、扶手;12、急停按钮;2、靠背;3、头枕;4、伸缩组件;41、套杆;42、内杆;43、螺栓;5、耳罩;51、红外按摩装置;6、枕后锤;61、锤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5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中药煲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墙体自动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