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缆管道中可叠加变径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1703.7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4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军;赵如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同联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11489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浩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固定装置 内夹板 外夹板 电缆管道 橡胶外壳 主动杆 转动轴 电缆 转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密封效果 内部设置 螺栓 换向器 可叠加 变径 垫片 内圈 转动 橡胶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管道中可叠加变径密封装置,其结构包括橡胶外壳、橡胶内圈、垫片、螺栓、换向器、转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和主动杆,通过在橡胶外壳内部设置了内夹板和外夹板,且内夹板和外夹板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进行连接,通过转动固定装置内的齿轮使内夹板和外夹板进行扩张,对电缆以及电缆管道进行支撑,增加密封装置与电缆以及电缆管道的密封效果,且两个固定装置内的齿轮分别与转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连接,在对密封装置进行固定时,只需要通过转动主动杆即可同时带动两个固定装置内的内夹板和外夹板进行扩张,方便进行操作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管道密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管道中可叠加变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缆与安装管道内部的密封多是采用填充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常用水泥混合物和防火泥封堵方式,材料性能长久性不稳定,寿命短,易脱落,拆卸复杂,影响电力抢修时间,施工量大,施工的劳动强度高,施工效率较低,导致累积性的施工成本非常高,也有新式的单一式柔性管线封堵器,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和防止管道隐患的发生,但是其规格种类繁多,没有模块化设计开发成本非常高,对不了解管道内电缆线径需前期踩点测量,前期费用大,较大影响电缆管道密封施工的进度,因此需要一种可叠加变径密封装置来对不同大小的电缆和管道进行密封,但目前的密封装置都采用橡胶插接式密封,无法保证密封装置与电缆的密封性,以及对管道之间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用于电缆管道中可叠加变径密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保证密封装置与电缆的密封性,以及对管道之间的密封性的问题,达到了增加密封装置与电缆以及电缆管道的密封效果,且方便进行操作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缆管道中可叠加变径密封装置,包括橡胶外壳、橡胶内圈、垫片、螺栓、换向器、转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和主动杆,所述橡胶内圈嵌入在橡胶外壳内侧中部,所述橡胶外壳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垫片,且螺栓贯穿垫片和橡胶外壳与底端的螺母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橡胶外壳顶端前侧设置有主动杆,所述主动杆底端与换向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横向贯穿换向器且与换向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左侧与第一齿轮圆心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右侧与第二齿轮圆心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后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进行啮合,所述换向器由外壳、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一连杆组成,所述主动杆底端通过联轴器贯穿外壳顶端与第四齿轮顶端圆心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右侧底端与第三齿轮进行啮合,所述转动轴横向贯穿外壳和第三齿轮圆心处且与第三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底端与第一连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为结构相同,且以橡胶内圈圆心处为镜面进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由第五齿轮、第一支杆、第一外管、内夹板、第二连杆、丝杆、第二外管、推杆、第三连杆、外夹板、滑槽、固定板和第二支杆组成,所述第五齿轮右侧与第一支杆左端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支杆右侧与第一外管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外管右侧与内夹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五齿轮左侧圆心处与丝杆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左侧与推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外管套接在推杆外侧,所述推杆左侧与外夹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外管底端与第三连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一外管底端与第二连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均插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左右两侧均与固定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槽前端与第二支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二支杆呈U形状,且顶端中部与第一连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底端通过螺栓与橡胶外壳内部底端进行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内圈采用可叠加式橡胶圈,且由外至内依次缩小叠加。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均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橡胶外壳上下两端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杆顶端为内六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同联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同联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1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分层电缆桥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