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输液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1185.9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0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彪;许晨晨;梁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3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输液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辅助装置,包括套设在输液管上的壳体,壳体的顶部安装有供电装置,壳体的底部安装有LED灯,壳体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安装有超声波检测单元,壳体内还设置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前面板上安装有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的下方安装有复位按键和蜂鸣器;微控制器与超声波检测单元、LED灯、蜂鸣器、供电装置、OLED显示屏和复位按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基于超声多普勒效应以及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衰减速度不同的原理,通过设置超声波检测单元和微控制器,从而对输液管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结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医院中,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都不可避免且大量需要对病人进行静脉滴注,俗称吊水。每个人病情不同,静脉滴注的药品与药量也不同,有的人很快结束,有的人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绕开的问题是,如果药水输送接近尾声而没有及时更换药品或者去除针头,极有可能导致大量空气进入病人静脉,引起危险,哪怕只是少量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此病人或者护士必须经常抬头观察所剩药量,防止上述情况发生。而这,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麻烦,也给护士添加了很多工作量。这种问题在夜晚尤其突出,病人或者其陪护人员经常因为担心药量而不能安心入睡或安心做其他的事情。
专利号CN 202342592 U静脉滴注监视报警装置,它通过一个探测器接入药水管道中感知是否存在药水以及血液回流,但是这种装置必须放置于贴近人体血管的位置,如果药水用完即使报警,患者也难以及时反应,况且接触式的传感器可能对药水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专利号CN 207429467 U一种静脉滴注完成自动提醒装置,也可以实现功能,但是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实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输液辅助装置,用于临床输液使用,当输液完毕会自动报警,提醒病患和医护人员及时停止输液进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脉输液辅助装置,包括套设在输液管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供电装置,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LED灯,所述壳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与输液管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安装有超声波检测单元,所述超声波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超声波接收器A1、超声波发射器A0和第二超声波接收器A2,所述A0安装在通孔的内壁中部,A1和A2对称安装在超声波发射器的两侧,所述A1与A0的连线与水平线形成的锐角夹角≤60°,以保证A1和A2能够正常接收到A0发射的信号;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前面板上安装有OLED显示屏;所述OLED显示屏的下方安装有复位按键和蜂鸣器;OLED显示屏用于显示电量、输液管内液体流速、状态等信息;复位按键用于停止蜂鸣器报警。
所述微控制器与超声波检测单元、LED灯、蜂鸣器、供电装置、OLED显示屏和复位按键电连接;所述A0、A1和A2均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微控制器首先控制A0每隔一定时间发送一次超声波信号;然后A1和A2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获取并计算A1和A2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T以及信号的幅度差△VP,微控制器根据△T和△VP的变化情况从而控制LED灯和蜂鸣器工作状态。由于超声波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以及衰减程度均不一样,所以△T和△VP随着输液管中空气段的增加而有所变化。随着输液管中空气段的增加,△T的值先增加,当A1与A0之间全是空气段时,△T值达到最大,然后△T减小直至为0;同时△VP的值随着空气段的增加一直增加。根据上述△T和△VP的变化规律,首先在微控制器里对参数初始化,装置在检测过程中,若△T和△VP值均在较小范围内波动,则LED灯亮绿色,属于安全期;当微控制器检测到△T增加、△VP值增加,则控制LED灯亮黄色,属于预警期;当微控制器检测到△T减小、△VP值增加,则控制LED灯亮红色,当△T减小至0时,则蜂鸣器工作发出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未经安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11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抽拉式车用残疾人坡板
- 下一篇:一种MAG弧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