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机构以及电动滑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0115.1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2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卢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欧凯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 |
代理公司: | 33289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林军 |
地址: | 32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外管 前轮 减震主体 固定块 弹簧 内管 前叉 滑板车 伸入 电动滑板车 弹簧安装 颠簸路面 分部设置 滑动配合 减震功能 减震机构 上端开口 左右两侧 滑套 骑行 下端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机构以及电动滑板车,包括前轮以及与前轮连接的前叉,所述前叉包括固定块以及安装在固定块上的两个减震主体,各减震主体均包括上端开口的减震外管、弹簧以及减震内管,所述弹簧安装在减震外管内,所述减震内管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另一端伸入减震外管与减震外管滑动配合,减震外管伸入滑套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配合;两个减震主体分部设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且减震外管下端直接或间接的与前轮的中部连接。本申请滑板车工作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减震内管能够相对减震外管往复移动实现减震功能。通过具有双减震主体的前叉,使得在颠簸路面有更好的减震体验,骑行更加的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领域,具体涉及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机构以及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的立杆通常设置在前轮上,通过控制立杆来带动前轮左右摆动,从而控制方向,现有的前轮减震采用单弹簧减震的方式,减震效果不理想,骑行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机构以及电动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机构,包括前轮以及与前轮连接的前叉,所述前叉包括固定块以及安装在固定块上的两个减震主体,各减震主体均包括上端开口的减震外管、弹簧以及减震内管,所述弹簧安装在减震外管内,所述减震内管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另一端伸入减震外管与减震外管滑动配合,减震外管伸入滑套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配合;两个减震主体分部设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且减震外管下端直接或间接的与前轮的中部连接。
滑板车工作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减震内管能够相对减震外管往复移动实现减震功能。通过具有双减震主体的前叉,使得在颠簸路面有更好的减震体验,骑行更加的舒适。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前轮中部两端的支撑件,所述减震外管的下端与对应的支撑件配合,所述外壳同时连接支撑件以及减震外管。
通过外壳使得支撑件和减震外管相对固定住,从而使得减震主体能够通过支撑件与前轮的中部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定位槽,所述减震外管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槽配合,所述外壳通过紧固件同时与支撑件以及减震外管固定。
通过支撑件的定位槽能够对减震外管进行快速定位,这种结构形式使得装配较为方便。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在定位槽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减震外管的上部外侧壁具有连接凸耳,连接凸耳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外壳罩在减震外管上,通过与固定孔配合的紧固件固定在支撑件和连接凸耳上。
支撑件位于减震外管的下部,连接凸耳在减震外管的上部,且减震外管的下端与定位槽配合,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外壳与支撑件和连接凸耳固定后,有更好的连接效果,结构受力更可靠。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有两个,外壳具有连接部,两个外壳通过连接部卡接配合。
两个外壳相互连接固定,这种结构受力更可靠稳定。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泥板,所述挡泥板设置在前轮的上部,且挡泥板通过护线管与所述固定块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外壳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部,所述护线管位于外壳的两个连接部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内管伸入减震外管的一端或者减震外管的上端具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于防止减震内管完全脱离减震内管。实际运用时,可以采用现在的任意一种防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欧凯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欧凯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0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