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驾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7116.0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明;逄立深;李鹏;温圣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6 | 分类号: | B60R13/06;B60R13/08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套 外密封 内密封 活动腔 转向柱总成 第一端 自润滑轴承 密封机构 内部中空 双层密封 转向系统 驾驶室 降噪 本实用新型 降噪技术 汽车密封 穿出 内壁 伸入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密封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所述驾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包括:双层密封机构,所述双层密封机构包括外密封护套和内密封护套;所述外密封护套内部中空形成第一活动腔;所述内密封护套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二端连接,且内密封护套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活动腔,所第二活动腔伸入外密封护套的第一活动腔中;所述内密封护套的第一端内壁上设有自润滑轴承;转向柱总成,所述转向柱总成从外密封护套的第一端开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密封护套第一端的自润滑轴承,最后从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二端和内密封护套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一端设在所述转向柱总成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密封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在商用车领域的转向系统中转向柱穿过驾驶室连接驾驶室外侧的转向机,驾驶室不可避免的预留出地板孔,所以地板孔密封结构不仅具有防尘、密封、配合转向柱运动的作用,同时对于降低噪音,提高驾驶舒适性也具有极大的作用。
目前,传统驾驶室地板孔密封结构为了达到使用要求,主要以胶套和卡箍配合使用,但这种仅仅在防尘、密封具有作用,在噪音隔离方面贡献度很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所述驾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包括:
双层密封机构,所述双层密封机构包括外密封护套和内密封护套;所述外密封护套内部中空形成第一活动腔;所述内密封护套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二端连接,且内密封护套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二活动腔,所第二活动腔伸入外密封护套的第一活动腔中;所述内密封护套的第一端内壁上设有自润滑轴承;
转向柱总成,所述转向柱总成从外密封护套的第一端开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密封护套第一端的自润滑轴承,最后从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二端和内密封护套的第二端穿出;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一端设在所述转向柱总成上,且与所述转向柱总成之间设有第一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外密封护套的侧壁为褶皱结构或者起伏的波浪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密封护套整体为锥形,且所述外密封护套的口径从其第二端至第一端逐渐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内密封护套的侧壁为褶皱结构或者起伏的波浪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密封护套整体为锥形,且所述内密封护套的口径从其第二端至第一端逐渐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外密封护套的第二端上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外密封裙边。
进一步地,所述内密封护套的第二端上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内密封裙边;压板和紧固件将所述外密封裙边和内密封裙边连接在一起。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驶室转向系统降噪密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所述双层密封机构能够可靠地地起到密封隔音降噪的作用。自润滑塑料轴承可以紧凑贴合转向柱加强噪音隔离作用,自润滑效果可以满足相对于转向柱转动、上下滑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紧固件,2. 压板,3. 内密封护套,310. 第二活动腔,320. 内密封裙边,4. 外密封护套,410. 第一活动腔,420. 外密封裙边,5. 驾驶室地板,6. 焊接螺母,7. 自润滑轴承,8. 转向柱总成,9. 支撑环,10.卡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7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