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副车架、后副车架横梁及其横梁前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6898.6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闵海军;连鹏昭;范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横梁 及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后副车架、后副车架横梁及其横梁前片,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末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采用弧形翻边,所述弧形翻边的边缘到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末端采用圆滑过渡。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包括如上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所述后副车架包括纵梁和如上所述的后副车架横梁,所述后副车架横梁的横梁前片的末端部与所述纵梁搭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横梁前片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冲压容易实现,不影响焊接质量,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改进能实现更高的结构承载能力,同时可以很好地满足经济车型的安全要求和成本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后副车架横梁及其横梁前片。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横梁中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横梁中前片与纵梁的搭接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横梁中前片的翻边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横梁中前片的末端应力集中区域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汽车领域中,后副车架是家用轿车中的重要底盘零件,作为悬架与车身的中间结构,在传递及缓冲悬架载荷、保障驾驶的操纵性与舒适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主承力部件,其疲劳寿命就成为产品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指标。
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横梁由横梁前片10和横梁后片组成,其中横梁前片10的边缘采用力传递的最精简结构,在包含下控制臂安装点11后,直接斜搭到纵梁20上,形成焊缝12。
然而,横梁前片10的翻边13末端呈直线状,末端容易应力集中。经过CAE分析发现,载荷增大后,现有结构中的横梁前片10的末端与纵梁20搭接处A应力过高。这就导致了疲劳太低,无法满足性能要求。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改进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横梁与纵梁搭接后疲劳太低,无法满足性能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后副车架横梁及其横梁前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后副车架横梁前片,其特点在于,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末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采用弧形翻边,所述弧形翻边的边缘到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末端采用圆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末端呈向上翘起的勾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勾部的内表面呈圆弧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翻边的高度为6-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翻边的边缘采用倒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翻边的边缘的倒圆结构的半径为3-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翻边的边缘到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的末端之间呈一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副车架横梁,其特点在于,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包括如上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前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副车架,其特点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包括纵梁和如上所述的后副车架横梁,所述后副车架横梁的横梁前片的末端部与所述纵梁搭接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末端部与所述纵梁之间采用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后副车架、后副车架横梁及其横梁前片改进了横梁前片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冲压容易实现,不影响焊接质量,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改进能实现更高的结构承载能力,同时可以很好地满足经济车型的安全要求和成本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68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的阴极线防摆组件及湿式静电除尘器
- 下一篇:一种补液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