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及跨座式单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1972.5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2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杜子学;杨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畅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18 | 分类号: | B61F5/18;B61F5/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赵晨宇 |
地址: | 4000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座式 单轨 车辆 车体 转向架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及跨座式单轨车辆,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车体、转向架总成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车体铰接部后端,第二车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车体铰接部和支撑部;第一车体铰接部包括第一车体上心盘组件,第二车体铰接部包括第二车体下心盘组件和牵引上心盘组件;转向架总成的中央牵引销上安装有牵引下心盘组件。跨座式单轨车辆是将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应用在车体布局连接。转向架数量急剧减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连接结构存在着自重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跨座式单轨车辆领域,特别涉及到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及跨座式单轨车辆。
背景技术
为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适应城市化进程,跨座式单轨交通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外备受好评,其主要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营费用低等。
目前,跨座式单轨车辆有两种形式:双轴转向架式跨座式单轨车辆与单轴式跨座式单轨车辆。两种形式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都是每节车体装有两个转向架,每个转向架通过悬挂装置和牵引装置与车体相连接,相邻车体之间通过车钩缓冲装置连接。
实际使用中,若采用双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每节车体设置两个转向架,每个转向架含有两个走行轮对,轮对及转向架数量多,车辆自重大,维护成本高;若选择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每节车体同样设置两个转向架,每个转向架有一个走行轮对,虽然轮对数量虽相比双轴转向架减少,但轴重偏大,轮胎磨耗高,造成运营维护成本高,同时存在车辆运行稳定性差和车辆爆胎下的车辆安全冗余低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连接结构存在着自重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连接结构存在着自重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对于通过多节车体连接的列车,其减少了转向架数量,优化列车自重,更好适应车辆载客量以及运量,同时降低运营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车体、转向架总成和第二车体,所述转向架总成中间横梁设置有悬架装置,转向架总成中间设置有中央牵引销;所述第一车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车体铰接部,第二车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车体铰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在第二车体前端左右两侧的悬架支撑座,第二车体铰接部设置在第二车体前端中间;第一车体铰接部包括第一车体上心盘组件,第二车体铰接部包括第二车体下心盘组件和牵引上心盘组件;转向架总成的中央牵引销上安装有牵引下心盘组件;其中第一车体上心盘组件与第二车体下心盘组件连接,牵引上心盘组件与牵引下心盘组件连接。
本申请通过在两个相邻车体之间设置一个共同的转向架总成,具体在使用中,转向架总成与车体的驱动部分连接,其可以通过机械传动,也可以通过电传动,由于车体驱动部分与转向架总成连接并带动转向架总成运转不是本申请保护的重点,本申请在运用中转向架总成与车体的驱动部分连接也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实现,故在本申请中不进行详细描述;第二车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车体铰接部和支撑部,支撑部包括设置在第二车体前端左右两侧的悬架支撑座,其中悬架支撑座为与第二车体一体设置的平台,悬架支撑座与转向架总成中间横梁设置的悬架装置相对应,对第二车体与第一车体的连接起到支撑作用;为了便于相邻车体连接,第二车体铰接部设置在第二车体前端中间;第一车体铰接部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车体上心盘组件,第二车体铰接部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二车体下心盘组件和牵引上心盘组件;第二车体下心盘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铰接部上方,牵引上心盘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铰接部下方;转向架总成的中央牵引销上安装有牵引下心盘组件;其中第一车体上心盘组件与第二车体下心盘组件连接,牵引上心盘组件与牵引下心盘组件连接;如此完成两个相邻车体的连接。
通过本申请的连接方式,两个相邻车体形成铰接结构,共用一个转向架总成,通过多节车体连接的列车,其转向架数量急剧减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连接结构存在着自重大的问题,优化了列车自重,更好适应车辆载客量以及运量,同时降低运营维护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畅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畅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1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锁外壳的双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高压配电箱控制电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