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提载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9834.3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8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蔚;李少芳;晏国泰;胡先朋;邱业亮;窦昕玥;许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空心 板梁提载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提载加固结构。包括多根沿横桥向间隔布置的托梁;所述托梁为通过锚固结构锚固于空心板梁下端面的承托结构,托梁沿顺桥向布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结构能够很好的对旧的空心板梁进行加固,提高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通用性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提载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空心板桥因工艺简单、造价优廉、施工便捷、标准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在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是中小跨径的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桥梁的数量占比上有绝对的优势。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空心板可能会因设计、施工、管理及养护等原因出现抗弯、抗剪等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亟需提载加固进行综合治理。对于自身状态较好的空心板,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原设计的荷载及道路使用状况在不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及道路规划情况下,大都也面临提载甚至拆除重建的局面。
对于状态良好的空心板进行拆除重建,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浪费,造成交通长期中断,影响当地政府的公信力,易产生负面社会影响;大量的拆除物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提载加固,目前常规的桥梁提载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和配筋加固法,粘贴钢筋、钢板、碳纤维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由于空心板梁横向之间互相紧挨,限制了腹板侧面加固的可能性,主要的加固空间在梁底,如底板粘贴钢板或碳纤维材料,底板施加预应力等,但均主要够针对某一病害进行处理,且加固效果有限,施工工艺复杂,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提载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提载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沿横桥向间隔布置的托梁;所述托梁为通过锚固结构锚固于空心板梁下端面的承托结构,托梁沿顺桥向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沿竖向穿设于空心板梁的拉杆;所述拉杆上端通过锚板组件固定于空心板梁上端,下端穿过托梁与托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为沿竖向穿设于空心板梁上相邻空心板之间的铰缝的竖直杆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托梁包括多根托梁单元件,多根托梁单元件首尾相连形成支撑空心板梁的承托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托梁单元件上开设有沿顺桥向贯通的预应力孔;所述预应力孔内穿设有预应力筋,相邻托梁单元件通过预应力筋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托梁单元件上设置有至少两根预应力筋,两根预应力筋以穿设于托梁单元件上的拉杆为中心对称布置于拉杆的横桥向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托梁单元件顺桥向一端设置有沿顺桥向向外凸起的凸台,顺桥向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凸台的沿顺桥向向内凹陷的卡槽,相邻托梁单元件通过凸台卡合在卡槽内固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粘结在空心板梁下端面、托梁上端面的粘结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板梁下端面上开设有多个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剪力槽,托梁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剪力槽;所述粘结层充填于第一剪力槽、第二剪力槽以及空心板梁和托梁之间的空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剪力槽与第二剪力槽交错布置,在竖直方向上不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通过在空心板梁下端面增设托梁,能够有效提高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
2、在旧的空心板梁底部新增托梁,可充分利用原有的桥梁结构,综合经济成本低;
3、托梁为工厂化分段预制的标准节段,质量可靠,施工现场仅需装配式拼接施工,现场施工环节少,施工便捷,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9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