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8480.0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6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清秀;张中奇;焦为民;段笑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10 | 分类号: | B22D13/10;B22D1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谢茵 |
地址: | 05630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模法 离心 球墨铸铁 管管 蒸汽 回收 装置 | ||
1.一种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汽收集罩,用于罩设于管模上方;
第一冷凝器,内部设有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换热连接,所述第一冷凝通道设有蒸汽进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收集罩连接,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与喷水冷却装置连接;以及
引风机,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所述蒸汽收集罩提供吸取蒸汽的风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散热管路或散热机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水池,与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连接,用于接收冷凝水;
过滤系统,与所述集水池连接,用于对所述集水池中的水过滤形成软水;以及
软水储水池,与所述过滤系统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用于储存软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水管,用于向所述软水储水池中补充软水;
补水阀门,设在所述补水管上用于控制所述补水管的开闭;以及
水位控制模块,设在所述软水储水池内且与所述补水阀门连接,用于当所述软水储水池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值后控制所述补水阀门打开,并当所述软水储水池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值后控制所述补水阀门关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和所述过滤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软水储水池和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均设有第二水泵,所述集水池、所述过滤系统和软水储水池均为保温结构,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和所述集水池之间、所述集水池和所述过滤系统之间以及所述软水储水池和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均通过保温管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流量阀,设在所述第一进水口上;
加热器,设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用于对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的水加热;
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的水的温度;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流量阀、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流量阀的输水流量和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冷凝器,设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引风机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引风机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凝器排出的空气进行冷凝除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内部设有第二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凝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换热连接,所述第二冷凝通道设有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凝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引风机连接;
所述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还包括:
凉水架,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水降温;
循环水池,与所述凉水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凉水架冷却后的水;以及
第三水泵,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水池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收集罩包括:
罩体,用于罩设于管模上方;
折叠机构,用于将所述罩体折叠和张开;以及
升降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罩体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收集罩包括:
支撑架;
升降油缸,一端与工作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第一罩体,用于罩设于管模上方一侧,一侧边与所述支撑架中部铰接;
第一角度油缸,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罩体铰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罩体的角度;
第二罩体,用于罩设于管模上方另一侧,一侧边与所述支撑架中部铰接,且铰接侧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支撑架的交接侧密闭连接;
第二角度油缸,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罩体铰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罩体的角度;
蒸汽收集管,设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或所述第二罩体上,用于收集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之间的蒸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84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