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农药喷雾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42837.4 | 申请日: | 2019-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6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月;张鸿;李其勇;向运佳;杨武云;符慧娟;陈诚;魏会廷;王剑;伏荣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M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 地址: | 61006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农业 大棚 农药 喷雾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农药喷雾系统,包括大棚主体、药液储存输送装置和静电喷雾器;大棚主体包括大棚骨架以及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薄膜层;药液储存输送装置包括蓄水池、水槽、水泵和药液输送管路;蓄水池位于大棚主体外侧,水槽位于大棚主体内侧且连通蓄水池;水泵的进水管插入水槽内,出水管连接药液输送管路;药液输送管路安装在大棚主体内部上端;静电喷雾器均匀安装在药液输送管路下端且连通药液输送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药喷雾系统,采用在大棚顶端设置多个静电喷雾器喷洒农药,使其对高株型作物也能进行高效病虫害防治;农药采用水槽和蓄水池储存,储存空间大,使药液储存输送装置少占用大棚主体内的空间,作业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药喷雾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农药喷雾系统,属于农药喷洒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生产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重要设施部分。但是,由于它特殊的微生态环境,在为作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导致其病虫害高发、频发,病虫害发育期也大为缩短。
化学防治是温室大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而喷雾施药是温室大棚用药的一种主要方式。频繁、大量的喷施农药不仅严重威胁大棚作物的品质,在施药过程中流失的农药也严重威胁着农田生态环境的安全。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农田喷雾施药过程中,通常只有不到施药量0.1%的药剂能到达防治对象,极大部分都以各种方式流失到环境中或进入非靶标生物体内。如何减少农药的流失,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让足够的活性物质安全、经济的达到防治对象上并获得理想的生物效果是目前农药喷施装置的研究热点。
施药方式和喷雾器械是影响药剂在植物表面沉积和药剂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温室大棚特殊的施药环境,我国目前用于温室大棚中喷雾施药的主要器械是手动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但手动喷雾器药剂喷洒不均匀且耗费人力;手动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雾滴穿透性弱。传统喷药方法喷洒出来的农药99%以上未能发挥消灭病虫害的作用,反而变成了环境污染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农产品残留农药超标、农药浪费、污染环境、毒害其它农作物和农民耕种者等,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和其他不良后果。还有,在大棚内,目前市面上的手持型农药喷雾器,高度有限,不能喷到牵藤爬高、高株型的设施种植作物的顶端,进行病虫害防治。
现有很多大棚采用机械自动施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462264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农业多用途喷雾机器人,该喷雾机器人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喷药,但是需要在大棚内开垦出一条足够喷雾机器人行走的轨道,这对于原本作业空间就相对狭窄的大棚而言,相对浪费种植空间,此外,喷雾机器人携带的储液箱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大区域的农药喷洒作业,需要反复添加农药,操作不便,喷洒作业效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农药喷雾系统,该农药喷雾系统喷出的农药带有电荷,电荷可以帮助农药更多吸附于植株上,直接作用于植株受害部位,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和人力成本,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解决现有的大棚农药喷雾机器人需要占用大棚内的种植空间,农药喷洒量有限,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农业大棚的农药喷雾系统,包括大棚主体、药液储存输送装置和静电喷雾器;
所述大棚主体包括大棚骨架以及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薄膜层;
所述药液储存输送装置包括蓄水池、水槽、水泵和药液输送管路;所述蓄水池位于大棚主体外侧,所述水槽位于大棚主体内侧且连通所述蓄水池;所述水泵的进水管插入所述水槽内,出水管连接药液输送管路;所述药液输送管路安装在所述大棚主体内部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2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倒角夹具
- 下一篇:一种催化加氢的预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