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39469.8 | 申请日: | 2019-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6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虎;唐云冰;章景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F01D11/00;F01D25/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 代理人: | 肖兴江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涡轮转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中间壳体外部,涡轮转子的一端与轴的一端固定,且轴的一端支撑在中间壳体的一端,中间壳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轴穿过中间壳体的通孔,在轴的一端与中间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轴的另一端与压轮连接,涡轮转子与轴固定的一端设有第一腔体,轴与涡轮转子的一端固定后该轴对第一腔体的口部进行密封以形成第一密封腔,在第一密封腔内封存有用于阻隔涡轮转子与轴的一部分直接进行热传递的第一阻隔介质,以减少废气的热量依通过涡轮转子以及轴传递到密封组件,第一阻隔介质的导热系数小于轴以及涡轮转子的导热系数。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密封组件的失效而引起润滑油的泄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使用涡轮增压器可以不改变发动机结构的情况下提升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缩小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是现代发动机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在改善燃烧条件的同时,还可减少废气中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涡轮增压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油现象,这是由涡轮增压器独特的结构所决定的。目前在各种发动机上应用的涡轮增压器普遍采用浮动轴承结构,即增压器的轴承和转子,轴承和中间壳体相互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当涡轮转子高速旋转时,高压力的润滑油便充满这些间隙,在浮动轴承在内外两层形成高压油膜,浮动轴承随转子轴同向旋转,其转速可以达到转子轴转速的一半。由于要形成双层油膜,高压力的润滑油会进入中间壳体并沿着转轴向两端流动,一旦密封结构失效就会造成增压器漏油。增压器发生漏油现象,机油消耗量增加、发动机动力下降。密封环是涡轮增压器密封结构的核心部件。而汽油机排气温度比柴油机更高,高温会让涡轮端的机油更容易碳化。
涡轮端积碳会磨损密封环,密封环磨损进而导致涡轮端密封结构失效。增压器漏油,浮动轴承在内外两层形成不了高压油膜,从而加剧轴承和转子、中间壳体间的磨损,导致增压器损坏和发动机性能降低。因而,为涡轮增压器设计一种稳定、可靠的密封结构,是防止增压器漏油的有效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废气的热量传递到密封组件上获得降低的涡轮增压器,以避免密封组件的失效而引起润滑油的泄露。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转子、轴、中间壳体、压轮,涡轮转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中间壳体外部,涡轮转子的一端与轴的一端固定,且轴的一端支撑在中间壳体的一端,中间壳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轴穿过中间壳体的通孔,在轴的一端与中间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轴的另一端与压轮连接,涡轮转子与轴固定的一端设有第一腔体,轴与涡轮转子的一端固定后该轴对第一腔体的口部进行密封以形成第一密封腔,在第一密封腔内封存有用于阻隔涡轮转子与轴的一部分直接进行热传递的第一阻隔介质,以减少废气的热量依通过涡轮转子以及轴传递到密封组件,第一阻隔介质的导热系数小于轴以及涡轮转子的导热系数。
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转子、轴、中间壳体、压轮,涡轮转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中间壳体外部,涡轮转子的一端与轴的一端固定,且轴的一端支撑在中间壳体的一端,中间壳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轴穿过中间壳体的通孔,在轴的一端与中间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轴的另一端与压轮连接,涡轮转子固定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腔体,在第一腔体内封存有用于隔离涡轮转子与轴直接进行热传递的第一阻隔介质,以减少废气的热量依通过涡轮转子以及轴传递到密封组件,第一阻隔介质的导热系数小于轴以及涡轮转子的导热系数。
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转子、轴、中间壳体、压轮,涡轮转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中间壳体外部,涡轮转子的一端与轴的一端固定,且轴的一端支撑在中间壳体的一端,中间壳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轴穿过中间壳体的通孔,在轴的一端与中间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轴的另一端与压轮连接,还包括隔离废气的热量直接传导到中间壳体一端的隔热组件,该隔热组件固定在中间壳体的一端,且隔热组件位于涡轮转子与中间壳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94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对比度辅助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吸声内墙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