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实现柱矢量光束亚波长聚焦的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7174.7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许吉;潘万乐;袁沭娟;刘山峰;陆昕怡;张思成;刘宁;陆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1/00 |
代理公司: | 32102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范丹丹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材料 光栅 电介质 柱矢量光束 石墨烯 出射 入射 透镜 本实用新型 交替排列 同心环结构 亚波长聚焦 圆柱形结构 电介质层 二氧化硅 分层结构 上下表面 石墨烯层 耦合 出射端 集成度 周期数 行波 金属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实现柱矢量光束亚波长聚焦的透镜,该透镜为双曲超材料构成的圆柱形结构,在双曲超材料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出射光栅和入射光栅构成的同心环结构。双曲超材料为电介质与石墨烯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构构成。双曲超材料的半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柱矢量光束亚波长聚焦的透镜,可用于人工微结构设计和精细光场调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柱矢量光束是一种偏振态在横截面呈柱对称分布的矢量光束,与传统的线偏振光、圆偏振光等标量光束不同,按照柱矢量光束的电场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径向偏振光、旋向偏振光和一般柱矢量光束,正是这种独特的偏振态分布特点使其在亚波长聚焦和人工微结构设计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通过人工微结构所能实现的一一些独特效应,如双曲超材料所具有的双曲色散特性,可以实现对柱矢量光束空间分布的调控。
传统的双曲超材料是由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和电介质材料交替排列所组成的一种分层结构,其组成材料是由处于深度亚波长尺度的电介质和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交替排列组成。近年来,研究发现石墨烯在近红外至太赫兹波段有较好的光学响应,其表现出的特性与薄金属层在光学波段所表现出的性质类似,所以在太赫兹波段可以使用石墨烯代替金属来实现双曲超材料特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实现柱矢量光束亚波长聚焦的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用于实现柱矢量光束亚波长聚焦的透镜,该透镜为双曲超材料构成的圆柱形结构,在双曲超材料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出射光栅和入射光栅构成的同心环结构。
优选地,所述双曲超材料为电介质与石墨烯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构构成。
优选地,所述双曲超材料的半径r=130μm,其中电介质层厚度dD=50nm,电介质为二氧化硅,石墨烯层的厚度dG=0.335nm,电介质与石墨烯交替排列周期数为20。
优选地,所述出射光栅和入射光栅选用的材料均为金属Cr。
优选地,所述入射光栅的光栅常数a1=10μm,出射光栅的光栅常数a2=13μm,出射光栅和入射光栅的高度h=0.1μm,出射光栅和入射光栅狭缝的宽度b=2μm。
优选地,柱矢量光束入射波长为20μm,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为2.2,单层石墨烯的介电常数为-698.2-7.09i。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简单,采用石墨烯与电介质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构构成双曲超材料,易于设计。
(2)本实用新型专利使用石墨烯代替金属来实现双曲超材料特性,极大地提高结构的集成度。
(3)本实用新型专利入射光栅可以使柱矢量光束耦合进入双曲超材料,出射光栅可以使光在出射端形成行波,光栅的存在极大地增大了柱矢量光束的入射和出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柱矢量光束亚波长聚焦的透镜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71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