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接鼻咽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3228.2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8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孔维丽;方向;许凤;郑芸;吴君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33 | 分类号: | A61B1/233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杨宜付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鼻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间接鼻咽镜,包括手柄和与手柄一端固定连接的观察镜,所述观察镜为梯形。使用梯形观察镜,根据人体腭舌弓、腭咽弓、悬雍垂解剖学特征,将圆形镜片改良为梯形镜片,上端小、下端较大,这样容易绕过腭舌弓及悬雍垂而不引起病人咽反射。同时,使用梯形观察镜,观察面积也会更大,更容易观察到目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门诊快速鼻咽检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间接鼻咽镜。
背景技术
间接鼻咽镜检查又称后鼻镜检查,镜中所见与实体位置左右相反,故称为间接鼻咽镜,用于检查鼻咽部及鼻后孔。间接鼻咽镜的外形与小号间接喉镜相似。间接鼻咽镜检查时,患者中度张口,以左手持压舌板压舌背,右手持镜经口腔送入软腭后,使镜面朝向鼻咽部,以观察后鼻孔。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1.这个检查虽然简单,但失败率很高。
2.医生在进行鼻咽镜检查时,容易触及患者咽后壁,引发咽反射。
3.现门诊广泛使用的间接鼻咽镜本质上是小号的间接喉镜,这种设计有明显的缺陷。首先人体腭舌弓、腭咽弓、悬雍垂一起构成M型的结构,使用圆形的镜子极容易触碰到咽后壁,引起咽反射,使病人遭受强烈的不舒适感;其次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圆形的镜子不易绕过悬雍垂,使直视下不容易观察到鼻后孔,此时需要推荐患者做电子纤维鼻咽喉镜检查,不仅花费更贵,而且检查过程包括局部麻醉,软管从鼻腔进入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难受,都给患者带了较大的心理负担。
4.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额镜辅助观察,额镜的反射光线照射于咽后壁,反射光落于镜面范围较小且亮度偏暗,对检查人员而言并不容易清晰到观察到想要看到的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便于观察检查部位的间接鼻咽镜。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间接鼻咽镜,包括手柄和与手柄一端固定连接的观察镜,所述观察镜为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10-18mm,下底长为14-22mm,高为12-20mm,所述手柄与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10mm,下底长为14mm,高为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12mm,下底长为16mm,高为1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14mm,下底长为18mm,高为1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16mm,下底长为20mm,高为1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18mm,下底长为22mm,高为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观察镜连接端设置有反射镜及透光孔,所述中空管的另一端连接发光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光装置为电池、LED灯珠及电源开关组成的闭合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间接鼻咽镜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散光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3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敏电阻元件
- 下一篇:一种LED显示面板驱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