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磁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32898.2 | 申请日: | 2019-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9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凡盛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15/00 |
| 代理公司: | 44409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艳梅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铜绕线 电磁炉主体 加热 安装框架 磁条 高导 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 散热窗口 两层 高效节能 工作效率 加热火力 散热风扇 双层加热 电磁炉 上表面 减小 能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主体,所述电磁炉主体内部设有加热炉芯,所述加热炉芯包括安装框架、加热铜绕线和高导磁条,所述加热铜绕线设置为两层,且两层加热铜绕线均设置在安装框架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高导磁条设置为六个,且六个高导磁条分别安装在安装框架的底部,所述电磁炉主体底部设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内安装有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炉芯采用安装框架、加热铜绕线和高导磁条结合设计,加热铜绕线能够使电磁炉主体工作时加热更均匀,减少糊底,且双层加热铜绕线能够使加热火力更强,提高电磁炉主体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小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现有的电磁炉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完善,使得电磁炉在工作的过程中加热效率不高,从而造成电能的过多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磁炉,通过将加热炉芯采用安装框架、加热铜绕线和高导磁条结合设计,加热铜绕线能够使电磁炉主体工作时加热更均匀,减少糊底,且双层加热铜绕线能够使加热火力更强,提高电磁炉主体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小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主体,所述电磁炉主体内部设有加热炉芯,所述加热炉芯包括安装框架、加热铜绕线和高导磁条,所述加热铜绕线设置为两层,且两层加热铜绕线均设置在安装框架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高导磁条设置为六个,且六个高导磁条分别安装在安装框架的底部,所述电磁炉主体底部设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内安装有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高导磁条设置为“U”型结构,且高导磁条卡接在安装框架上。
优选的,六个所述高导磁条以安装框架的中心为圆心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磁炉主体远离散热窗口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散热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电磁炉主体的底部位于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橡胶防滑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炉芯采用安装框架、加热铜绕线和高导磁条结合设计,加热铜绕线能够使电磁炉主体工作时加热更均匀,减少糊底,且双层加热铜绕线能够使加热火力更强,提高电磁炉主体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小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芯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芯的背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加热炉芯的截面图。
图中:1、电磁炉主体;2、加热炉芯;3、安装框架;4、加热铜绕线;5、高导磁条;6、散热窗口;7、散热风扇;8、散热出风口;9、橡胶防滑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凡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凡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2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