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好氧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6400.3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4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辉;徐剑乔;史义雄;王松林;杜永新;王忠合;蒋淳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11228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室 固定式填料 布水器 壳体 空气对流通道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好氧处理 布水支管 布水孔 入水管 空气自然对流 污水厌氧处理 本实用新型 高浓度污水 氧转移效率 资源化处理 污水 高效处理 好氧反应 机械曝气 壳体侧壁 能源消耗 充氧 滴落 连通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好氧处理装置,包括好氧室壳体,好氧室壳体上设有入水管,好氧室壳体内设有固定式填料以及位于固定式填料上方的布水器,布水器包括多根布水支管,各布水支管均与入水管连通且均开设有多个布水孔;好氧室壳体侧壁上设有空气对流通道。还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厌氧处理装置和上述污水好氧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布水器、固定式填料以及空气对流通道,污水从各布水孔中滴落,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氧转移效率较高;结合上述利用空气自然对流对好氧室壳体进行充氧的情况,好氧反应的效果更佳,避免了机械曝气带来的能源消耗。上述污水处理系统能实现对集便污水等高浓度污水的高效处理以及资源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好氧处理装置及采用该污水好氧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好氧处理是指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在适宜碳氮比、含水率和氧气等条件下,将有机物降解、转化成腐殖质样物质的生化过程。好氧处理技术因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被认为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方法。
现有的污水好氧处理装置一般采用悬浮填料并在污水中主动曝气的工艺方式,这种处理方式能耗高、废气产生量大,需要配置废气处理工序,从而增加投资。
我国普速列车厕所基本为直排式,即粪便污水从行驶的列车车厢直接排至车体外。近年来,动车组列车逐渐普及,相比于传统的普速列车,动车组列车车厢设有集便设施,相应的集便污水在车站集中收集排放。
集便污水具有高有机物浓度、高氨氮和高SS等特点,因此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常用的列车集便污水处理技术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SBR工艺、厌氧生物滤池(AF)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和曝气生物流化池工艺等,以上工艺有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但处理效果一般,有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例如申请号为201810150292.5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废水储存池、一级提升泵、一级絮凝反应槽、一级竖流沉淀池、二级提升泵、微电解反应器、二级絮凝反应槽、二级竖流沉淀池、生物曝气池,并将集便污水的处理划分九大流程,需多人同时操控,不适合应用在铁路车站。此外,当前的集便污水处理技术大多着眼于废水中污染物的减量化,而在能源日趋匮乏的今天,针对垃圾、污水中剩余能源的回收利用是一大研究热点。申请号为201810122456.3的实用新型专利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提出集便污水资源化想法的专利之一,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列车集便器粪尿废液的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全混式厌氧发酵装置、氮磷回收装置、一体式厌氧氨氧化生物耦合装置和复合电臭氧催化装置。同样地,该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应用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苛刻,不利于在铁路车站中大规模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水好氧处理装置及采用该污水好氧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水好氧处理装置,包括好氧室壳体,所述好氧室壳体上设有入水管,所述好氧室壳体内设有固定式填料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式填料上方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多根布水支管,各所述布水支管均与所述入水管连通且均开设有多个布水孔;所述好氧室壳体侧壁上设有空气对流通道。
作为实施例之一,该污水好氧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室壳体,所述缓冲室壳体连接于所述好氧室壳体下方且设有净化出水管,所述好氧室壳体内腔与缓冲室壳体内腔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缓冲室壳体内设有生长有兼性菌的缓冲室填料。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缓冲室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至上游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的回流管,于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控制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回流管靠近所述缓冲室壳体的底板设置,缓冲室壳体底板具有坡向所述回流管的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6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