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实验室飞蝗养殖与产卵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3923.2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2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实验室 飞蝗 养殖 产卵 装置 | ||
一种用于实验室飞蝗养殖与产卵的装置,属于实验室养殖昆虫设备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实验室飞蝗养殖饲喂费时费力,打扫排泄物和收卵不方便的问题,包括顶部可以透光,底部密封的养殖箱和位于养殖箱底部的产卵装置,其中,养殖箱的左右两侧及后侧为不锈钢的铁网板,养殖箱的左侧或右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插入草皮的钩子,养殖箱的前侧的侧壁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由若干硅胶材料组成的瓣状片,养殖箱的底部侧壁的四个顶角分别设有用于清理飞蝗排泄物的网格漏板,养殖箱的底部侧壁设有与产卵装置对应的通孔,所述产卵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内的收卵杯。本实用新型采取从养殖箱外部取卵的方法,收卵人员省时省力,有效的避免了收卵时飞蝗的逃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养殖昆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飞蝗养殖与产卵的装置。
背景技术
飞蝗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实验室开展对蝗虫的基因功能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对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蝗虫作为实验室研究材料,保证其养殖是做好实验的关键一步,但目前市面所售的飞蝗养殖箱很少,且种类单一,具有较多缺陷,如空间利用度小,喂食易压死蝗虫;打扫蝗虫排泄物不方便,易残留;养殖箱不美观;收卵器设计不合理,取卵时飞蝗容易逃逸等,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工浪费和实验材料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实验室飞蝗养殖饲喂费时费力,打扫排泄物和收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飞蝗养殖与产卵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实验室飞蝗养殖与产卵的装置,包括顶部可以透光,底部密封的养殖箱和位于养殖箱底部的产卵装置,其中,养殖箱的左右两侧及后侧为不锈钢的铁网板,养殖箱的左侧或右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插入草皮的钩子,养殖箱的前侧的侧壁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由若干硅胶材料组成的瓣状片,养殖箱的底部侧壁的设有四个用于清理飞蝗排泄物的网格漏板,养殖箱的底部侧壁设有与产卵装置对应的通孔,所述产卵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内的收卵杯。
所述铁网板的网孔为1.5mm*1.5mm。
所述钩子位于养殖箱左侧或右侧的侧壁的中心。
所述开口的外侧设有可活动的端盖。
所述养殖箱的底部的四个顶角分别设有支腿。
所述支架包括顶部的圆形支架和底部的圆形底板,圆形支架和圆形底板的一侧通过连接棒连接。
所述收卵杯的底部0.5cm处设有与收卵杯的底部直径相同的卡板,卡板与收卵杯的底部平行,卡板的一端与收卵杯的侧壁的延伸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的开口上设有硅胶材料的瓣状片,既实现了美观的密封效果,又因其材质柔软,可保护手臂且贴合性良好,飞蝗喂食时,将草皮插入钩子,节省了养殖箱的空间,飞蝗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增大,网格漏板的设计解决了飞蝗的排泄物和残渣难以打扫和易残留的问题。
2. 本实用新型在养殖箱外部进行收卵的操作,收卵人员省时省力,有效的避免了收卵时飞蝗的逃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卵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殖箱;2-钩子;3-瓣状片;4-网格漏板;5-收卵杯;6-端盖;7-支腿;8-圆形支架;9-圆形底板;10-连接棒;11-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3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装饰面板及其鞋子
- 下一篇:减震结构及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