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弹匣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2434.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3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兴;林霄;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F41A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匣 本实用新型 后台管理端 手持终端 锁系统 授权管理 输入密码 无线连接 异常报警 远程管理 智能 开锁 后台 监测 管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弹匣锁系统,包括弹匣端、手持终端与后台管理端;所述手持终端通过后台管理端与弹匣端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弹匣使用的后台授权管理,在特殊情况下实现能够通过输入密码开锁使用,提高了弹匣管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监测弹匣的位置,防止弹匣丢失;能够对弹匣实现远程管理与异常报警;能够在不降低用弹效率的情况下,实现快速供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枪械、控制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弹匣锁系统。
背景技术
枪支滥用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枪弹管理影响着社会治安以及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在各种持枪环境中,为了防止未授权的开枪,通常需要加强对子弹的管理。现有的管理方法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直接将子弹授予持枪者保管,容易发生非合法开枪意图的非法开枪事件;
2、将子弹集中管理,容易发生需要开枪时子弹与持枪人员距离较远,容易发生延误开枪时机的问题;
3、对子弹集中管理,还会增加带弹人员的负重负担,影响整个分队行动的效率;
4、目前对弹匣无有效的监管措施,弹匣一旦丢失便无法找回,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目前对执行任务中基于单兵(单人)持有子弹的动态管理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利用弹匣锁对子弹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子弹误用滥用,从而实现枪弹管理仍是一片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智能弹匣锁系统,包括弹匣端、手持终端与后台管理端;所述手持终端通过后台管理端与弹匣端无线连接。
所述弹匣端设置有用于存储弹匣身份编号信息的二维码单元、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开锁按键、微控制器、用于控制弹匣开闭的锁具与用于弹匣破坏检测的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感应线圈、锁具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
所述手持终端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图像采集单元、处理器与定位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图像采集单元、定位模块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需开锁认证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通过弹匣端、手持终端与后台管理端的通信,实现弹匣认证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弹匣使用的后台授权管理,在特殊情况下实现能够通过输入密码开锁使用,提高了弹匣管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监测弹匣的位置,防止弹匣丢失;能够对弹匣实现远程管理与异常报警;能够在不降低用弹效率的情况下,实现快速供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智能弹匣锁系统,包括弹匣端、手持终端与后台管理端;所述手持终端通过后台管理端与弹匣端无线连接。
所述弹匣端设置有用于存储弹匣身份编号信息的二维码单元、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开锁按键、微控制器、用于控制弹匣开闭的锁具与用于弹匣破坏检测的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蓝牙模块、感应线圈、锁具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
所述手持终端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图像采集单元、处理器与定位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图像采集单元、定位模块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需开锁认证的图像。
进一步的,图像采集单元为双摄像头人脸识别摄像机。
进一步的,弹匣端还设置有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定位模块。
进一步的,电子锁具为双锁舌电子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龙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2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口唯一性屏蔽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室内感应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