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氮锅炉烟气再循环除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2016.6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斌;岳小俊;刘志军;花宇;杨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之邦环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31235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沈美英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处理 除雾板 水汽 除湿器 混合气 进气段 排气段 低氮 集水 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 混合气出口 混合气进口 烟气再循环 负压状态 负压作用 管道输送 锅炉烟气 冷凝水滴 气流管道 气水分离 水封装置 组合设置 波形面 波折状 出水口 内部区 箱体腔 再循环 主燃区 串接 段腔 去湿 液滴 粘附 分设 上行 燃烧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锅炉烟气再循环除湿器,包括内部区分设为底部集水段、下部进气段、中部除湿处理段和上部排气段的箱体、若干组合设置在中部除湿处理段腔内的除雾板、设置在下部进气段上的混合气进口、设置在上部排气段上的混合气出口和设置在底部集水段出水口上的水封装置,除雾板呈往复波折状。工作时,除湿器串接在上设有鼓风机的烟气再循环气流管道上,处于负压状态,内含水汽的混合气在负压作用下顺势进入箱体腔内并上行、进入除湿处理段,频繁撞击各除雾板的波形面,使水汽粘附于波形面上并形成冷凝水滴,液滴大到自身重力克服表面张力和转向离心力时自行下滴,实现气水分离,去湿后的混合气经出口和管道输送到主燃区,参与低氮燃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低氮锅炉的烟气再循环技术中,具有去除回流烟气与助燃空气混合后气体中所含水汽功能的烟气再循环除湿器。
背景技术
烟气再循环技术是近几年问世的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一般是通过将炉膛尾部待外排、温度相对较低、可燃气体和氧含量均很低的部分烟气导引返回到炉膛主燃区、使之与该区域内由助燃风通道送入的高氧含量助燃空气相混合、有助于降低该区域内混合燃烧气体的温度和氧含量,从而有效抑制和降低NOx的生成,总体上实现锅炉的低氮排放。实践证明该技术行之有效,受到业界肯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锅炉的低氮改造中。目前常用的从锅炉尾部引烟回流、使回流烟气和助燃空气混合后再在鼓风机的动力干预下送入炉膛的方法无疑是最简便和经济的。由于锅炉尾部的待外排烟气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热烟气和大量常温助燃空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气中水汽凝结成为冷凝水的现象是必然的。而冷凝水的存在,往往会对锅炉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除会腐蚀烟循管道和鼓风机、风道、燃烧器类锅炉设施外,还会干扰炉膛内火检信号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的冬天,水蒸气存在冷凝至结冰的可能性,若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甚至会导致停炉。所以,从确保锅炉的日常安全运行、减少锅炉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停炉频率和工作量等角度考虑,设法去除回流烟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水分显得相当重要。为此,业界已将低氮锅炉中的气体除湿技术列为烟气再循环技术中的重要配套技术加以研究和探索。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气体除湿装置和设备,但由于大多适用于正压混合气的除湿,而在热烟气和空气混合后再经鼓风机送入的烟气再循环技术中,需要除湿的混合气均为负压,故除湿效率很低,很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气体除湿器不适用于低氮锅炉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去除负压混合气中的水汽功能、能与常规锅炉烟气再循环系统配套使用的低氮锅炉烟气再循环除湿器。
本实用新型的低氮锅炉烟气再循环除湿器,主体包括箱体、除雾板、混合气进口、混合气出口和水封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包含有沿竖直方向依次区分设置有互相衔接的箱体底部、箱体下部、箱体中部和箱体上部,其中:
所述的箱体底部为具有集排水功能的集水段,主体呈带下部出水口的锥形收敛状,在下部出水口上外接设置有具有向外隔离、且具排水功能的所述水封装置;
所述的箱体下部为具有接收混合气入箱的功能的进气段,主面箱壁上设置有所述的混合气进口;
所述的箱体中部为具有分离混合气中水汽功能的除湿处理段,腔内按需组合设置有若干依次竖向平行间隔排列的所述的除雾板;
所述的箱体上部为具有向外输出排放除湿后干燥混合气功能的排气段,其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的混合气出口,其余侧壁设置呈具有导引气体流向功能的倾斜状;
所述的除雾板主体呈往复波折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之邦环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之邦环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2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胶转轮
- 下一篇:气液分离阻断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