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层面状发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8237.6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7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赖超英;金度亨;吴建华;陈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增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赖超英;金度亨;吴建华;陈永华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03;H05B3/02;H05B3/14 |
代理公司: | 赣州智府晟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8 | 代理人: | 夏琛莲 |
地址: | 341700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层 发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层面状发热装置,该面状发热装置包括发热体和位于发热体两侧对发热体进行固定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供应直流或交流电的电极、由所述电极供电而电阻发热的发热部、位于所述电极和发热部下部的具有绝缘性的导热陶瓷层、位于所述导热陶瓷层下部的金属性发热基体。该薄层面状发热装置通过成分及结构的突破性变化,使其不再需要额外利用导热金属上进行热传递,通过自身便可完成产热和热量的直接转移,因此,加热速度更快,而且热效率更高,实现了节能,同时,一体化的结构还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驱动发热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薄层面状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在制热领域中常用的发热体为线状发热体,即通过线性的加热丝等发热装置实现加热;与线状发热体不同是,还有少部分使用的为面状发热体,面状发热体是在平面上均匀发热,所以其比线状发热体节能20~40%,而且当面状发热体采用直流电时,不产生电磁波,是较为安全的发热体,但与之相对的是其成本较高,且制备难度大。而且目前电驱动加热领域中,面状发热体的生产通常是将热导率高的铁、镍、铬、白金等金属发热体均匀喷射或印刷成型在薄膜形态的树脂上,形成可电发热的层极,并将其贴合在导热金属上进行热传递,且通过支架对其进行固定。
目前电驱动加热领域中的面状发热体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其电发热的层极仍然需要通过导热金属进行热传递,这样降低了热效率和加热速度,同时,这种接触式导热,还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亟需对其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层面状发热装置,该薄层面状发热装置通过成分及结构的突破性变化,使其不再需要额外利用导热金属上进行热传递,通过自身便可完成产热和热量的直接转移,因此,加热速度更快,而且热效率更高,实现了节能,同时,一体化的结构还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薄层面状发热装置,该面状发热装置包括发热体和位于发热体两侧对发热体进行固定的支架,其中,所述发热体包括供应直流或交流电的电极、由所述电极供电而电阻发热的发热部、位于所述电极和发热部下部的具有绝缘性的导热陶瓷层、位于所述导热陶瓷层下部的金属性发热基体。
优选地,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发热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电极与导热陶瓷层接触。
其中,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研究,其发热体的发热部可以为涂敷在导热陶瓷层上的石墨烯和导电性无机粒子;并且,发热部可由纯度为93~99.999%、颗粒大小为0.5~80μm、结构为1~10层层状导电性粒子得到的还原石墨烯粉末,和颗粒大小为2~5μm的球状石墨粉末、颗粒大小为3~20μm的铜粉末、颗粒大小为0.3~5μm的银粉末或颗粒大小为3~20μm的热导性陶瓷粉末中的一种以上构成,并混合无机变性硅胶形成。
本实用新型薄层面状发热装置结构中发热体的制备过程可以为:
步骤一、将发热部各成分按配比投入到旋转式搅拌机、离心搅拌机、超声波搅拌机、辊磨机、砂磨机或球磨机中进行混合,混合处理30~180分钟;
步骤二、在导热陶瓷层一面的两侧通过叠层工艺对称地将两电极叠层结合在导热陶瓷层上,其中,电极为石墨烯或金属性物质中的一种以上;
步骤三、在导热陶瓷层面上通过刷涂、喷涂、丝印或刮涂进行涂装步骤一得到的发热部混合材料;
步骤四、使其在130℃~600℃下干燥30~720分钟一次或两次,即得到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发热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增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赖超英;金度亨;吴建华;陈永华,未经江西增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赖超英;金度亨;吴建华;陈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8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地道路积尘清洁装置
- 下一篇:用于自动钻机的钻杆螺纹对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