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变电源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05935.0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0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龙;周建升;徐广伟;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9/00 |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庆龙;苗晓静 |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电源 继电器 接触器 直流电源 逆变器 正极 本实用新型 负极 控制电路 第一端 动触点 火线 单台 逻辑控制电路 并联使用 常闭触点 常开触点 发生故障 冗余供电 供电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一接触器;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动触点连接第一逆变器的火线,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第二逆变器的火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控制电路,通过增加外部逻辑控制电路实现两台逆变电源并联使用,实现了当指定的单台逆变电源出现故障时,由另外一台逆变电源进行冗余供电,解决了单台逆变电源发生故障时相关设备无法供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多种场景需要使用大容量的逆变电源,而市场中单台逆变电源的容量有限。
现有技术中,存在主备逆变电源控制电路,该电路中包含一个主逆变电源和一个备用逆变电源,主逆变电源和备用逆变电源均能够单独满足负载的需求,正常情况下由主逆变电源为负载供电,当主逆变电源发生故障时,通过控制电路,将负载切换到备用逆变电源上,由备用逆变电源为负载供电。该控制电路,由集成电路实现,通过PLC编程实现根据负载情况自动控制逆变电源进行PI调节。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控制电路,其前提条件是主逆变电源和备用逆变电源均能够单独满足负载的需求,实际应用中,单台逆变电源的容量有限,不能单独满足负载的需求,所以这种控制电路的应用场景大大受限。另外,通过集成电路进行PLC编程的方式,抗干扰能力差,不能保证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逆变电源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电源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逆变器、第二逆变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一接触器;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动触点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火线,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的火线。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继电器和第二接触器;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动触点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火线,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的火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入端和直流电源之间设置有第一断路器,当所述第一断路器断开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失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输入端和直流电源之间设置有第二断路器,当所述第二断路器断开时,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失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端分成若干个支路,每一支路上设置一个手动开关,每一支路为一部分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输出端分成若干个支路,每一支路上设置一个手动开关,每一支路为一部分负载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5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