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釜冷热媒自动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2606.0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4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512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釜 冷热媒 第一管道 流量计 蒸汽 本实用新型 测温计 蒸汽罐 管口 自动切换装置 电磁流量计 反应釜夹套 反应釜设备 控制器电 控制切换 冷凝水罐 全自动化 信号变化 循环水罐 一端连接 自动切换 控制器 第二管 排水罐 切断阀 循环水 联锁 远传 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的说是反应釜冷热媒自动切换装置,属于反应釜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反应釜、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蒸汽罐、循环水罐、排水罐、冷凝水罐和控制器,反应釜上设有测温计,测温计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反应釜上分别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上连接第一管道一端,第一管道另一端连接蒸汽罐,蒸汽罐内的蒸汽通过第一管道输送到应釜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流量计的信号变化判断反应釜夹套内蒸汽或循环水是否已经放净,同时联锁切断阀来实现冷热媒自动切换;能够准确判断冷热媒切换的时机,实现远传控制切换,无需操作人员去反应釜现场确认,实现反应釜冷热媒切换全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的说是反应釜冷热媒自动切换装置,属于反应釜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反应釜通常需要经过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一般反应釜会接入蒸汽作为热媒进行升温,同时也会接入循环水作为冷媒进行降温。同时蒸汽和循环水需要进入的是反应釜的同一个夹套达到热交换的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当反应釜需要从加热状态切换成冷却状态时,由于夹套内还存在蒸汽,循环水不能顺畅地进入夹套中,所以需要先打开放空阀将夹套内的蒸汽放净才能进循环水。同理,当反应釜需要从冷却状态切换到加热状态时也需要先将夹套中的循环水放净才能进蒸汽。目前的生产装置虽然会在冷热媒的管道上设置自动切断阀,以实现自动化操作,但在进行冷热切换时不能很好的判断操作时机,往往还需要人员去现场确认蒸汽或循环水是否已经排净,从而导致生产不能做到真正的全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反应釜冷热媒自动切换装置,利用电磁流量计的特性,即只能测量导电物质的流量,对不导电的物质读数为零,并且结合化工生产中加热用的蒸汽为不导电物质,降温用循环水为导电物质的特点,通过电磁流量计的信号变化判断反应釜夹套内蒸汽或循环水是否已经放净,同时联锁切断阀来实现冷热媒自动切换。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反应釜冷热媒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反应釜、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蒸汽罐、循环水罐、排水罐、冷凝水罐和控制器,其特征是:反应釜上设有测温计,测温计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反应釜上分别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上连接第一管道一端,第一管道另一端连接蒸汽罐,蒸汽罐内的蒸汽通过第一管道输送到应釜内;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切断阀,第一切断阀电连接控制器;所述第一管口上连接第二管道一端,第二管道另一端连接循环水罐回水端;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切断阀,第二切断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管口上连接第四管道一端,第四管道另一端连接循环水罐出水端;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切断阀,第四切断阀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管口上连接第三管道一端,第三管道另一端连接排水罐,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切断阀和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和第三切断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器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进一步的,第二管口上连接第五管道一端,第五管道另一端连接冷凝水罐。
进一步的,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五切断阀和第二流量计,第五切断阀和第二流量计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利用电磁流量计的特性,即只能测量导电物质的流量,对不导电的物质读数为零,并且结合化工生产中加热用的蒸汽为不导电物质,降温用循环水为导电物质的特点,通过电磁流量计的信号变化判断反应釜夹套内蒸汽或循环水是否已经放净,同时联锁切断阀来实现冷热媒自动切换;能够准确判断冷热媒切换的时机,实现远传控制切换,无需操作人员去反应釜现场确认,实现反应釜冷热媒切换全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蓝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2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石油降黏的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