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2076.X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4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全;江河;刘军;韩亚龙;孟美芬;刘丽红;孙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10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伤 创面 处理 便携式 吸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收纳瓶,收纳瓶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收纳瓶的右侧设置有气囊瓶,收纳瓶和气囊瓶通过第一软管固定连通,气囊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第一软管的右端与第三单向阀固定连通,气囊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口,对接口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通过第一软管、气囊瓶和固定柱等结构,可以使该负压引流装置在需要进行远距离携带时,快速的拆卸为多个组成部分,同时在安装时也极为简便,只需三步即可安装完成,解决了引流装置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吸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是在机体的某一部分与机体其他部分间、或与外界间建立开放通道以达到治疗目的外科手段,它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之一;当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烧伤时,需要及时排出体腔、器官或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异常积聚的血液和消化液等有害物质,以减低压力消灭死腔,消除对机体的炎性刺激,改变感染部位的生物环境,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抑制局部细菌繁殖,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
目前大部分的负压引流装置在进行远距离携带时都极为不便,由于无法将负压引流装置拆卸成多个部分进行携带,整个装置较大且不规则,因此携带起来极为不便,同时一些可以拆卸的引流装置在组装时又较为繁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使用起来也需要多个人进行协作,一个人无法完成引流,使用起来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收纳瓶,所述收纳瓶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收纳瓶的右侧设置有气囊瓶,所述收纳瓶和气囊瓶通过第一软管固定连通,所述气囊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软管的右端与第三单向阀固定连通,所述气囊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对接口的右侧固定插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吸口,所述收纳瓶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右侧滑动套接在气囊瓶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固定柱的左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把手,所述固定柱左、右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柱左侧的滑槽内滑动卡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轮,所述拉杆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柱右侧的滑槽内滑动卡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轮,所述拉杆上的四个滑动轮与按压板上的四个滑动轮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铁丝线,所述固定柱内侧靠近气囊瓶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按压板分别位于气囊瓶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中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顶部活动卡接有安全阀盖,所述安全阀与连接柱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中第二软管靠近引流吸口的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引流吸口和固定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环和引流吸口固定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拉杆的侧视图形为“工”字型,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固定粘接有防滑橡胶垫,所述第一把手与拉杆之间的距离为5~10cm。
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收纳瓶和气囊瓶均为透明瓶体,所述收纳瓶瓶体的左侧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收纳瓶、气囊瓶、连接柱和对接口均通过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20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