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定深水分渗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0562.8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5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丽;王丽英;史建硕;任燕利;李若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33/24 |
代理公司: | 13115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郄旭宁 |
地址: | 05005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管 集水器 上端 渗漏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灌溉水量 监测装置 农林灌溉 平行设置 土壤表面 依次设置 纵向安装 抽水管 粗沙层 防雨罩 灌溉水 流水管 漏水网 细沙层 土壤 淋溶 下端 水深 过量 伸出 水资源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定深水分渗漏监测装置,属于农林灌溉技术领域,包括纵向安装在土壤中的竖管及设置于竖管下端的集水器,竖管上端伸出土壤表面,竖管内设置有抽水管及水深测定条,集水器与竖管平行设置,集水器的下端借助流水管与竖管连接,集水器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沙层、细沙层及漏水网,竖管上端设置有防雨罩,利用该监测装置便于对灌溉水量进行监测,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防止灌溉水过量导致的淋溶现象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灌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土壤水分的监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土壤定深水分渗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淋溶作用是指一种由于雨水天然下渗或人工灌溉,上方土层中的某些矿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并转移到下方土层中的作用。现有梨园的灌溉方式是通过漫灌或者开垄沟(畦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每年6-7次灌水,整个梨园所有土壤表面积均灌溉(株距和行距间都灌溉),且是大畦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导致灌水量大,导致土壤通透性差,严重影响梨树根系的吸收代谢,从而进一步影响产量和品质,对于华北地区本就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更显得浪费,果农成本会无形中增加;且灌溉中水会对氮元素产生很强的淋溶效果,氮元素会随灌溉水以较快速度进入到深层土壤,而梨树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距土壤表面0-40cm的深度,深层土壤中的氮元素被梨树所利用的很少。氮的淋溶不仅造成氮素损失,有些地区导致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引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定深水分渗漏监测装置,便于对灌溉水量进行监测,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防止灌溉水过量导致的氮素淋溶现象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土壤定深水分渗漏监测装置,包括纵向安装在土壤中的竖管及设置于竖管下端的集水器,竖管上端伸出土壤表面,关键在于,所述的竖管内设置有抽水管及水深测定条,所述的集水器与竖管平行设置,集水器的下端借助流水管与竖管连接,所述的集水器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沙层、细沙层及漏水网。
所述的竖管上端设置有防雨罩。
所述的竖管上端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位于防雨罩内、纵切面呈弧形的限位壳,限位壳的端部设置有与土壤表面贴合的水平限位板。
所述的漏水网包括沿其中心分隔呈扇形的漏水区和封闭区,漏水区与封闭区交叉设置,所述的集水器内设置有位于漏水网下方的与漏水区配套的阻漏板,阻漏板上设置有端部伸出集水器上端的转柄,漏水网的中心处设置有与转柄配套的滑槽。
所述的转柄上设置有一组弧形凹槽,所述的滑槽内设置有与弧形凹槽配套的限位柱。
所述的转柄上、集水器上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套的、阻漏板位置的标识线。
所述的集水器下端与竖管之间设置有支撑斜管。
所述的粗沙层、细沙层分别借助纱网包裹。
所述的水深测定条为其上带有刻度线的泡沫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该监测装置埋于土壤表面下所需的位置,集水器能够收集该位置所渗漏的水分,渗漏的水分经过粗沙层、细沙层的依次粗过滤、精过滤,只将淋溶有养分的水收集,收集的水自然下落至流水管中,竖管中的水深测定条可检测所集水的深度,抽水管可抽取所集水对水中淋溶的养分进行检测,为肥料补充及下次灌溉量提供数据支撑,保证梨树的正常生长并有效防止灌溉水的浪费,减少梨树根系所在土壤层中养分的淋溶,节省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集水器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漏水网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0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