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CO消除效率的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00122.2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4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翟小伟;宋波波;薛晨晓;王凯;候钦元;尚博;潘文俊;成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61244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伟花 |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箱体 透明模拟巷道 吸附 喷头 配气室 轴流式通风机 本实用新型 管路连接 混合气体 空气进口 溶液喷雾 实验装置 室内安装 吸附效率 相对两侧 一端连接 软管 储液罐 风速仪 浓度差 风扇 端头 喷出 进口 连通 存储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定CO消除效率的实验装置,包括透明箱体和与透明箱体的相对两侧壁连通的透明模拟巷道,透明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喷出CO吸附溶液的喷头,喷头通过管路连接存储CO吸附溶液的储液罐,透明箱体内安装有多个CO传感器;两条透明模拟巷道内均安装有风速仪和CO传感器,其中一条透明模拟巷道远离透明箱体的端头处安装有轴流式通风机,另一条透明模拟巷道远离透明箱体的一端连接配气室,配气室内安装有风扇,配气室上设置有CO进口和空气进口,CO进口通过软管与CO罐相连。本装置通过检测混合气体通过吸附溶液喷雾前后的CO浓度差来确定CO吸附效率,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实验结果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O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测定CO消除效率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有限空间内,超量的CO会对矿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环境中CO浓度上限指标为24ppm,超过该浓度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大量的现场开采经验表明,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气体的异常涌出,会给矿井生产、职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如陕西省宜君和榆林市某煤矿都发生过气体异常涌出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同时由于气体异常涌出,为井下煤自燃危险程度和区域的判断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性,不能准确的对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从而丧失预防和控制煤自燃灾害的最佳时机,甚至诱发更大的矿井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出一个测定一氧化碳消除效率的实验装置,预先确定清除不同浓度一氧化碳时的最高效的吸附溶液配比,可以更快速地使一氧化碳浓度降低到安全浓度范围之内,这对煤矿生产及矿工安全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定CO消除效率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检测混合气体通过吸附溶液喷雾前后的CO浓度差来确定CO吸附效率,确定清除不同浓度CO的最佳吸附溶液配比,测试效果精确,为矿井下快速降低CO浓度提供理论支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CO消除效率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方体的透明箱体和与透明箱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连通的两条透明模拟巷道;所述透明箱体内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出CO吸附溶液的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管路连接存储CO吸附溶液的储液罐,所述透明箱体内安装有多个用于检测CO浓度的CO传感器;两条所述透明模拟巷道内均分别安装有一个风速仪和一个CO传感器,其中一条透明模拟巷道远离透明箱体的端头处安装有轴流式通风机用于模拟矿井下巷道的气流走向,同时能通过风速仪精确检测风速大小,达到精准模拟不同浓度CO环境的目的,另一条透明模拟巷道远离透明箱体的一端连接配气室,所述配气室内安装有风扇,能使实验装置内的气体充分混合,所述配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CO进口和空气进口,为实验装置提供气源,所述CO进口通过软管与外部CO罐连接。
优选地,多个所述喷头线形设置在透明箱体的顶部中心线位置,能最大程度增加喷淋吸附溶液的覆盖面,所述管路上靠近储液罐的一侧安装有高压泵。
优选地,所述透明箱体内的CO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CO传感器固定安装在透明箱体内上部四个边角位置。
优选地,所述CO进口和空气进口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量的控制阀门,能精确控制实验装置内的CO浓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检测混合气体通过吸附溶液喷雾前后的CO浓度差来确定CO吸附效率,确定清除不同浓度CO的最佳吸附溶液配比,测试效果精确,为矿井下快速降低CO浓度提供理论支持。
2、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井下采掘工作面中高浓度CO的空气环境,使混合气体能在实验装置中沿气流走向依次通过透明模拟巷道、透明箱体和透明模拟巷道,通过测定吸附溶液作用前后的浓度差来测得通入不同一氧化碳浓度时吸附溶液的吸附效率,为井下采掘工作面应用时根据现场一氧化碳浓度提供效率最高的溶液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0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检测台
- 下一篇:一种凝胶防气窜效果评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