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96343.7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清;孙文昊;季大雪;陈玉远;张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4 |
| 代理公司: | 11228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烟阀 长度方向延伸 竖向 衬砌管片 横隔板 行车 隔墙 底板 围合成 排烟 烟道 下层 上层 本实用新型 火灾 双层隧道 盾构法 双烟道 侧边 围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包括隧道本体,还包括隧道本体内设置的衬砌管片、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板、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板、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竖向隔墙和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隔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两竖向隔墙围合形成行车空间,所述横隔板将所述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和下层行车空间,其中一竖向隔墙与所述衬砌管片围合成侧边烟道,所述竖向隔墙上安设有第一烟阀,所述第一烟阀位于所述横隔板下方,所述顶板与所述衬砌管片围合成顶部烟道,所述顶板上安设有第二烟阀,当上层隧道发生火灾时,可通过第二烟阀排烟,下层隧道发生火灾时,可通过侧墙上的第一烟阀排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道路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保护环境、节约用地,部分工程采用盾构法修建,并采取双层布置的形式。通过对已建的双层盾构法隧道调研,部分隧道未设置烟道,全部采用风机15进行纵向排烟,断面布置如图1所示。该方式节省空间、工程投资较省,但是当隧道长度较长时,一旦火灾点前方发生交通堵塞,司乘人员疏散困难,容易发生灾害性事故,故一般不适宜用于长大隧道。
部分长度较长且容易发生拥堵的隧道,为了实现火灾工况下司乘人员的安全疏散,设置了专用排烟道,采用重点排烟方案。对于采用重点排烟的盾构法双层隧道,既有技术的断面形式如图2所示,在盾构隧道内设置横隔板3,将内部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1和下层行车空间2,管线廊道16设置在下层行车空间2下方,在圆形隧道的一侧设置上下层连通的疏散楼梯4;在另外一侧通过竖向隔墙5与衬砌管片之间形成封闭的侧边烟道6;在竖向隔墙5顶部设置第三烟阀7与上层行车空间1连通,在竖向隔墙5的中部、横隔板3下方设置第一烟阀8,与下层行车空间2连通。通过以上结构,使得侧边烟道6作为上下层隧道共用烟道。目前的这种做法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上下层隧道共用单侧烟道,在隧道内径一定时,烟道面积偏小,当隧道长度较长时,排烟效果差。
2)受到空间限制,上层隧道排第三烟阀7只能布置在烟道的顶角处,该位置风阻较大,不利于排烟;且第三烟阀高度相对上层路面高度仍然较低,不利于人员疏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以解决排烟和安全疏散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包括隧道本体,还包括隧道本体内设置的衬砌管片、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板、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板、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竖向隔墙和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隔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两竖向隔墙围合形成行车空间,所述横隔板将所述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和下层行车空间,其中一竖向隔墙与所述衬砌管片围合成侧边烟道,所述竖向隔墙上安设有第一烟阀,所述第一烟阀位于所述横隔板下方,所述顶板与所述衬砌管片围合成顶部烟道,所述顶板上安设有第二烟阀。
作为优选,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还包括疏散楼梯,所述横隔板通过疏散楼梯与底板相连,所述疏散楼梯位于所述行车空间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与所述衬砌管片围合成底部空间,所述底部空间内设置有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线廊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烟阀靠近所述横隔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烟阀为多个,各所述第一烟阀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烟阀有多个,各所述第二烟阀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间隔距离为30~1000m。
作为优选,所述设置双烟道的盾构法双层隧道还包括与所述衬砌管片一起形成联络烟道的烟道板,所述侧边烟道通过所述联络烟道和所述顶部烟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6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移式超前支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通风用安全防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