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浸出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5450.8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6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易宇瑛;罗伟;许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友谊食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李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出 冷凝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浸出冷凝器,冷凝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箱和第三管箱可转动连接,壳体中空,尾气入口管与尾气出口管固定在壳体的同一侧,且与壳体内部连通,蒸汽通过尾气入口管输入冷凝组件中,并通过尾气出口管排出;换热管固定在壳体内部,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管箱和第三管箱连通,换热管通过第一管箱彼此连通,通过换热管传输冷却液;冷凝液进口管与冷却液出口管固定在第三管箱上,分别与不同的换热管连通,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管进入换热管内,通过冷却液出口管输出;折流板设置在壳体上,位于尾气入口管与尾气出口管之间,将壳体分隔为若干个相互连通的腔室,通过折流板增加尾气在浸出冷凝器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出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规的油脂工业生产中,尾气的主要来源是浸出器。当进入浸出器的原料被溶剂浸泡时,物料中的空气被溶剂替代,这些空气被溶剂蒸汽饱和后,从浸出器顶部和供料系统的尾气管中排出,为了回收尾气包含的溶剂气体,需要通过浸出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处理。
但现有的浸出冷凝器传热效果不好,尾气冷凝效果差,溶剂回收率低,未回收的溶剂与尾气混合,导致浸出冷凝器排出的尾气中残留溶剂高,而且排出的尾气中的溶剂对工作条件和环境保护也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浸出冷凝器的传热效率,提高溶剂回收率,减少尾气残留溶剂,改善工作条件和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出冷凝器,其包括第一管箱(1)、冷凝组件(2)、第二管箱(3),其中:所述冷凝组件 (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箱(1)和所述第二管箱(3)可转动连接,所述冷凝组件(2)包括壳体(21)、若干根换热管(22)、尾气入口管(23)、尾气出口管(24)以及若干块折流板(25),第二管箱(3)包括冷却液进口管(31)、冷却液出口管(32);所述壳体(21)中空,所述尾气入口管(23)与所述尾气出口管(24)固定在所述壳体(21)的同一侧,且与所述壳体(21)内部连通,蒸汽通过所述尾气入口管(23)输入所述冷凝组件(2)中,并通过所述尾气出口管(24)排出;所述换热管(22)固定在所述壳体(21)内部,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箱(1)和所述第二管箱(3)连通,所述换热管(22)通过所述第一管箱(1)彼此连通,通过所述换热管(22)传输冷却液;所述冷却液进口管(31)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管(32)固定在所述第二管箱(3)上,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换热管(22)连通,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进口管(31)进入所述换热管(22)内,通过所述冷却液出口管(32)输出;所述折流板(25) 设置在所述壳体(21)上,位于所述尾气入口管(23)与所述尾气出口管(24) 之间,将所述壳体(21)分隔为若干个相互连通的腔室,通过所述折流板(25) 增加所述尾气在所述浸出冷凝器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传热效率。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管箱(3)还包括分隔板(33),分隔板(33)固定在所述第二管箱(3)内,将所述第二管箱(3)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分隔腔,所述冷却液进口管(31)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管(32)与不同的所述分隔腔连通,且所述分隔腔分别与若干根换热管(22)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管箱(1)包括排气口(11),所述排气口(11)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箱(1)靠近所述尾气入口管(23)的一侧,且所述排气口(11)与所述第一管箱(1)内部连通,通过所述排气口(11)排出所述冷却液产生的气体。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封头(32)垂直于所述气体挡板(23)方向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二封头(32)两端与所述壳体(21)远离所述第一管箱(1) 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口(31)固定在所述第二封头(32)远离所述壳体(21) 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友谊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友谊食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54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