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94827.8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0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司志梅;段志刚;王志;储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素柏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热管 散热 结构 抽油机 智能 变频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控制柜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通风散热区和变频控制区,所述变频控制区内设有变频器和控制元件,所述隔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的蒸发端位于变频控制区,所述热管组件的冷凝端位于通风散热区,所述热管组件冷凝端一侧对应的柜体壁上设有百叶窗,与百叶窗相对应的通风散热区另一侧设有吹向热管组件的冷凝端和百叶窗的风扇。本实用新型的变频控制柜结构,通过热管组件的热交换过程实现变频控制区的快速散热,同时保证变频控制区的相对密封和防尘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控制柜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
背景技术
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是游梁式抽油机运行过程中的一种控制设备,通过智能变频控制柜可以进行冲次自动调整,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变频器是控制柜内的最主要器件,其功率大、发热量较大,且防尘要求高。普通变频控制柜底部设有通风口散热,但在风沙较大的井场,风尘容易进入柜体,造成堆积,严重影响变频器等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若将变频控制柜密封则可达到防尘的效果,但是柜内热量无法有效通过散热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换,柜内温度过高将导致变频器及其他控制元件性能降低、寿命缩短,极易出现抽油机停机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存在的密封防尘与散热要求相矛盾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以解决密封防尘变频控制柜的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通风散热区和变频控制区,所述变频控制区内设有变频器和控制元件,所述隔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的蒸发端位于变频控制区,所述热管组件的冷凝端位于通风散热区,所述热管组件冷凝端一侧对应的柜体壁上设有百叶窗, 与百叶窗相对应的通风散热区另一侧设有吹向热管组件冷凝端和百叶窗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控制柜中,将柜体通过隔板分隔为变频控制区和通风散热区,热管组件经隔板跨设于变频控制区和通风散热区,变频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变频控制区内的热管组件的蒸发端将该区内的热量吸收后,内部介质蒸发成气体后快速转移至通风换热区的热管冷凝端进行冷凝散热,同时,通风换热区内的风扇与百叶窗结构,增加空气流通,以加速该区的散热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变频控制柜结构,使需要防尘的变频控制区和通风散热区相对独立分开,并通过热管组件的热交换过程实现变频控制区的快速散热,同时保证变频控制区的相对密封和防尘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热管组件为若干U型热管,各U形热管的蒸发端位于变频控制区,各U形热管的冷凝端位于通风散热区。
为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热管组件的蒸发端和冷凝端分别套设有若干散热翅片,蒸发端的每片散热翅片分别与各个热管的蒸发端配合套装,冷凝端的每片散热翅片分别与各个热管的冷凝端配合套装。
为便于热管组件的固定安装,所述隔板上分别设有用于贯穿安装各热管的安装孔,所述U型热管分别贯穿固定于隔板上的各安装孔内,所述U型热管的蒸发端和冷凝端分别位于变频控制区和通风散热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体1内通过隔板2分隔为通风散热区和变频控制区,变频控制区内设有变频器3和控制元件4,隔板2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热管组件5,热管组件5的蒸发端位于变频控制区,热管组件5的冷凝端位于通风散热区,热管组件5冷凝端一侧对应的柜体壁上设有百叶窗6, 与百叶窗6相对应的通风散热区另一侧设有吹向热管组件5的冷凝端和百叶窗6的风扇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4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慢充电接口开盖结构
- 下一篇:一种艺术铅笔涂漆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