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可视采耳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2539.9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5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仕洪;林晓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李永华;张广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可视 采耳棒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可视采耳棒,包括挖耳勺、及与所述挖耳勺固定连接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卡环,所述挖耳勺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装于所述卡环上从而将所述挖耳勺固定在所述固持部上。通过利用卡扣的方式实现挖耳勺与固定持部快速装配固定,达到固定稳固的目的,且相比传统螺丝固定方式,工艺精简,操作简单,提高装配效率,减少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朵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可视采耳棒。
背景技术
一般人体耳道内存在有干型耳垢、湿型耳垢和屑状耳垢等形态各异的耳垢,需要定期清理。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普通金属勺插入耳道中凭感觉清理耳垢,由于不能看到耳道内的情况只能靠手感移动金属勺,容易伤及耳膜及耳道,且不易知道耳道内耳垢是否清理干净;求助他人帮忙清理耳垢时,耳道内光线较暗,帮忙掏耳的人难以操作,再者耳朵比较敏感,力度稍大容易使被掏耳者产生疼痛感。
因此现市面上出现智能可视掏耳器,实现耳朵内可视化,清楚的看到耳朵内部情况,轻易的将异物掏出,且更为安全。
然而,现有的智能可视掏耳器的挖耳勺与手持部多用螺丝等固定方式安装装配,工艺复杂,操作繁琐,增加工艺时长从而导致增加成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卡扣的方式实现挖耳勺与固定持部快速装配固定的智能可视采耳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可视采耳棒,包括挖耳勺、及与所述挖耳勺固定连接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卡环,所述挖耳勺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装于所述卡环上从而将所述挖耳勺固定在所述固持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挖耳勺包括勺体、与所述勺体固定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卡扣沿所述限位部朝纵向延伸而成。
进一步的,当所述卡扣插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卡环配合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固持部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安装端、限位端,所述卡环套装于安装端上并抵接于所述限位端。进一步的,所述卡扣还设有由所述限位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端的开槽。
进一步的,所述挖耳勺还包括贯穿所述限位部、所述卡扣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纳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中内还设有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通过所述通孔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中内还设有与所述图像采集器相连接的图像传输器。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中内还设有与所述图像传输器相连接的PCB板。
进一步的,所述挖耳勺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视采耳棒,包括挖耳勺、及与所述挖耳勺固定连接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卡环,所述挖耳勺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套装于所述卡环上从而将所述挖耳勺固定在所述固持部上。通过利用卡扣的方式实现挖耳勺与固定持部快速装配固定,达到固定稳固的目的,且相比传统螺丝固定方式,工艺精简,操作简单,提高装配效率,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视采耳棒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视采耳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视采耳棒的挖耳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2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蒸汽锅炉的排烟装置
- 下一篇:移动底盘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