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耗热循环玻璃加工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9273.2 | 申请日: | 201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6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闵庆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235 | 分类号: | C03B5/235;C03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通道 玻璃液 出水管 工作池 水箱 炉体 窑炉 本实用新型 第二换热器 并列设置 负压作用 高温状态 合理设置 炉体两侧 使用寿命 水箱顶部 位于炉体 性能变化 循环玻璃 预热功能 低耗热 换热器 金属质 燃气管 水循环 排出 加工 融化 燃气 节能 金属 燃烧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耗热循环玻璃加工窑炉,包括炉体,在炉体两侧上部分别设有进料通道和燃气管;所述炉体外侧具有与其并列设置的水箱和工作池,水箱和工作池位于炉体两侧,水箱顶部设有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换热器;本窑炉通过三个换热器的设置及管路的合理设置配置,对燃气实现预热功能,提高燃烧速率,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同时由于目前进料通道大多采用金属质通道,对其降温能够有效避免金属长时间高温状态下可能导致的性能变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通过水循环能够对多余的热量合理运用,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能够在融化完成后通过负压作用,使玻璃液中的空气排出,提高玻璃液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耗热循环玻璃加工窑炉。
背景技术
玻璃熔窑,指玻璃制造中用于熔制玻璃配合料的热工设备。将按玻璃成分配好的粉料和掺加的熟料(碎玻璃)在窑内高温熔化、澄清并形成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玻璃制造有5000年历史,以木柴为燃料、在泥罐中熔融玻璃配合料的制造方法延续了很长时间。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454792U公开了一种热循环节能玻璃窑炉,其采用支撑架方式,方便人们对原材料的放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减少热量的散失,已达到节能的目的,但实际使用中,入料通道大多采用金属材料设计,在长时间的高温状态下,金属也会发生性状的改变,影响使用寿命,且金属属于热传导物质,持续散热还是会导致热量的白白浪费,增加加工成本并影响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耗热循环玻璃加工窑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耗热循环玻璃加工窑炉,包括炉体,在炉体两侧上部分别设有进料通道和燃气管;所述炉体外侧具有与其并列设置的水箱和工作池,水箱和工作池位于炉体两侧,水箱顶部设有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进料通道和燃气管上分别套装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出水管从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内通过,进水管位于第一换热器内的一段呈蛇形包裹在进料通道外壁上,进水管位于第二换热器内的一段包裹在燃气管外壁上,水箱侧壁上设有回流管,回流管前端伸入第三换热器内并与进水管对接,进水管与水箱的连接处设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伸入水箱内部。
所述炉体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用于排出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气管上设有依次连通的负压风机和引流风机,引流风机的输出端具有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与水箱相连通,且导气管与水箱的连接处位于水箱侧壁上部,所述排气管中间段位于第二换热器内,在第二换热器内部设有热流管和冷流管,冷流管为蛇形管并包裹在竖直的热流管外部,冷流管与出水管相连通,热流管与排气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工作池具有存留腔,存留腔侧面下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阶梯通道,阶梯通道另一端对接炉体内部,所述存留腔顶部设有负压管,负压管另一端与负压风机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窑炉通过三个换热器的设置及管路的合理设置配置,对燃气实现预热功能,提高燃烧速率,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同时由于目前进料通道大多采用金属质通道,对其降温能够有效避免金属长时间高温状态下可能导致的性能变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通过水循环能够对多余的热量合理运用,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能够在融化完成后通过负压作用,使玻璃液中的空气排出,提高玻璃液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内的管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池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9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