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型新能源汽车用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8793.1 | 申请日: | 201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5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谢秀全;吴小敏;狄标峰;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02;H01B7/17;H01B7/04;H01B7/29;H01B7/28;H01B7/18;H01B7/295;H01B5/08 |
代理公司: | 32208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丁骞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屏蔽层 硅橡胶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 导体 外部 镀锡铜丝编织层 铝塑复合薄膜 耐高低温性能 硅橡胶护套 新能源汽车 电缆结构 耐高温型 敷设 耐臭氧 绕包层 软电缆 耐磨 耐温 阻燃 柔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型新能源汽车用软电缆,它包括导体,在所述导体外部设有硅橡胶绝缘层,在所述硅橡胶绝缘层外部设有复合屏蔽层,在所述复合屏蔽层外部设有硅橡胶护套,所述复合屏蔽层由镀锡铜丝编织层和铝塑复合薄膜带绕包层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耐臭氧、耐磨、阻燃等特性,电缆结构柔软,敷设方便的耐温等级175℃。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系统电压不超过AC1000V/DC1500V的新能源汽车设施中连接高压电池盒和电机的动力电缆, 以及其他一些充电电缆、辅助设备电缆。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防治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其具有废气排放量近乎为零、运行平稳、无噪声等优点,因此,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替代传统燃料汽车的必然趋势。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寿命及充电柱建设等问题,无法快速布局投入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出现混合动力车型的过渡期。新能源汽车线缆也需具备一般燃料道路车辆的基本性能要求,如耐油、优异的电性能、优良的高低温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能等,而且还需满足电动汽车线专用要求,如较高的荷载电流能力等特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耐臭氧、耐磨、阻燃等特性,电缆结构柔软,敷设方便的耐温等级175℃的新能源汽车用高温软电缆。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型新能源汽车用软电缆,它包括导体,在所述导体外部设有硅橡胶绝缘层,在所述硅橡胶绝缘层外部设有复合屏蔽层,在所述复合屏蔽层外部设有硅橡胶护套,所述复合屏蔽层由镀锡铜丝编织层和铝塑复合薄膜带绕包层组成。
所述导体由柔软细单丝绞合而成,导体的层与层之间采用同向绞合,最外层绞距不大于12倍。
所述铝塑复合薄膜带绕包层设在镀锡铜丝编织层外部。
本产品主要用于系统电压不超过AC1000V/DC1500V的新能源汽车设施中连接高压电池盒和电机的动力电缆,以及其他一些充电电缆、辅助设备电缆,如A/C、PTC、电控(转向、制动等)、低压设备(与燃油车电池后接设备相同,如电控、灯等)。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导体层与层之间采用了同向绞合,有利于导体沿同一方向的螺旋滑行和伸曲,同时每层采用较小的绞距(最外层绞距不大于12倍,次外层不大于14倍,以此类推),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175℃,电缆结构柔软,敷设方便,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和铝塑复合薄膜带绕包相结合的复合屏蔽方式,使电缆运行时不产生干扰汽车仪表运行的电场,绝缘和护套满足3000h长期老化、240h短期老化、热过载、耐化学试剂、耐臭氧、温度和湿度交变、抗延燃、抗收缩、耐低温卷绕、低温冲击、耐磨、阻燃等特性要求,并且硅橡胶具有特殊的表面自润滑性与高柔软性,它是一种柔软度绞合的弹性体,在自由状态时卷缩成螺旋状,分子链柔软,分子间引力小,表面张力低,具有高抗压缩形变性能,低温弹性、高可塑性和特殊的表面自润滑性,不会接触材料粘附,不仅可在高低温度的恶劣环境下工作,而且电缆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弯曲半径和弯曲频率变化的影响较小。当电缆弯曲时,导体可有效滑移,分散及减轻机械应力对导体线芯的作用,使电缆避免因机械应力集中而造成铜丝过度弯曲并断裂。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8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